一、2020梅西成就?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凌晨,《法国足球》公布了2021年金球奖最终排名,阿根廷巨星梅西收获个人第七座金球奖,拜仁锋线大将莱万多夫斯基位列第二。
在2020-21赛季,梅西代表巴萨出战48场比赛,取得38进球18助攻,并帮助球队拿到国王杯冠军;本赛季转会至巴黎后,梅西目前在11场比赛里贡献4球4助。
而最终的得分统计显示,梅西仅以33分的微弱优势领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双方国家队成绩对比。
2021年7月,梅西带领阿根廷时隔28年再获美洲杯冠军,并以4进球5助攻的个人数据当选赛事最佳球员。这是梅西个人的首座国家队大赛奖杯,对“梅球王”来说具有为多年国家队生涯正名的独特意义。
二、人工智能孕育期的成就?
1.孕育期
主要成就是创立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发明
了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这些成就为人工智能的诞生准备了充足的思想、理论和物质技术条件。
2.形成期
主要成就是人工智能正式诞生,并很快在定理证明、问题求解、博弈、模
式识别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发展期
主要成就是人工智能研究向纵深发展,在更多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开始走向实际应用,在学科上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就?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1889年颁发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从此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并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还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最重要的是明治维新为日本击败庞大的清朝提供了基础。
四、古代日本文化成就?
中世纪时,日本民族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751年淡海三船 汇编的《怀风藻》是一部最古的汉诗集。8世纪末编成的《万叶集》(20卷) 是最早的一部日语诗歌总集。10世纪时,假名文字逐渐盛行,格调独特的和 歌出现,并有代表作《古今和歌集》。
1〇至15世纪是日本贵族文学的全盛时期,著名作品有《源氏物语》、《今昔物语集》;《枕草子》、《日记》则是日本 随笔文学的开端。 德川幕府初期出版的《伊兽保物语》(《伊索寓言》)为翻译 西方文学作品首开先河。
平安时期除佛教艺术继续发展外,还出现了以山水、 人物、风俗为题材的绘画。奈良时期,统治者模仿中国唐朝制定贵族教育制 度,着手编修史书,《六国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中古日本的历代统治者都 尊奉佛教,兴修佛寺。
天主教也曾在日本一度流行,后被禁止。
五、中国成就2020-2021?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大台阶,比上年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在2020年都有不俗表现。进出口总值在2020年逆势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六、钟南山2020主要成就?
2020年8月11日,由于钟南山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的优异表现国家决定授予钟南山先生“共和国勋章”;同年的9月钟南山先生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也还是在9月钟南山入选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状肺炎疫情反应评估专家组名单。
七、2020-2021西安的成就?
西安市统计局局长张民伟发布了西安市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10020.39亿元等多项数据。同时,西安市发改委主任邢欣就2021年西安市经济发展有关举措作了介绍。
2021年,西安市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科技新优势。要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促进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吸引高端资源设立诺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施“西安英才计划”,加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
2021年,西安市将加快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做强支柱产业,增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5大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推动6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叫响做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这一品牌。
2021年,西安市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其中,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抓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着力推进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西安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抓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龙门行动”计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1年,西安市将坚持扩大内需强大市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全力抓开工抓进度,强化服务保障。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740个,总投资2.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5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14个,新开工项目159个,前期储备项目267个。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消费供给,推进西安“国际美食之都”建设。聚焦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优化升级“长安行”招商云平台,不断提升“西引力”。
2021年,西安市将大力倡导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打好青山保卫战,推动省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划》落地落实;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101个治水项目建设,加快“三河一山”绿道建设;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强化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升绿色容量倡导绿色生
八、202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
2020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挑战月球采样返回,时隔44年(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它将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的任务流程高度复杂,是无人探月的极致
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总重达8.2吨,采用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联合的方式探测月球,是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最重的探测器。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最终收获了1731克样本,超过了苏联三次无人采样任务采样总重量(301克)。在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后,中国终于告别了仅有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赠送的1克月球样本的历史,并全面掌握了无人地月往返系列技术。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五大首次技术突破:
1.地外天体自动采样封装;
2.地外天体起飞并精准入轨;
3.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4.携带月球样本高速(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5.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北斗系统全面建成,精准时空尽在手中
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北斗系统,历时26年研发,经历了三代系统、共计发射了59颗卫星,终于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
在理论上,卫星导航系统能无限量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与授时服务,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重要领域,是任何一个大国必须掌握的核心竞争力。
北斗系统采用三种轨道,重点服务亚太地区
整个北斗建设过程分成了三步走策略,对应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其中,一号主要为试验系统;二号为区域服务系统;三号为最终定型的全球服务并带有区域增强的系统。
北斗三号系统的30颗卫星包括3颗为GEO(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颗为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4颗为MEO(中远地球轨道)卫星,是人类现有导航卫星系统中最独特创新的设计,能通过高轨卫星导航和短报文功能重点为亚太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天问一号,下一站火星!
屈原曾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其中"荧惑"(火星)始终是中国古人们最关心的行星之一。历时走入现代,火星不仅是人类研究行星科学和太阳系演化史的核心参照,也是人类未来走向深空的突破目标。
为此,中国航天正式启动了行星探测计划——"天问"。执行第一站任务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开启前往火星数亿千米的旅程。
天问一号在深空中发回的中国最远自拍
它将在这次任务中挑战在火星"绕"(环绕)、"着"(降落软着陆)、"巡"(移动巡视)三大工程目标。组合体携带13项科学仪器,计划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技术复杂度之最,将打破人类探测火星新纪录。
目前,天问一号已经完成了多次轨道修正、深空机动、星上载荷和仪器测试、太空自拍等复杂操作,预计在2月10日抵达火星附近开始制动,将在2021年农历新年为14亿中国人献上超级新年礼物。
高分专项建设收官,观天测地明察秋毫
地球原本仅有一颗天然卫星,进入航天时代后,人类发射了上万颗人造卫星,并通过这些卫星来了解地球的方方面面。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是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专项之一,主要依靠卫星系统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
高分一号卫星
2020年12月6日,中国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从2013年4月26日发射高分一号至今,中国在7年内发射了十四个系列、二十余颗卫星组成高分卫星网络,它们分别分布在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
历时七年,高分卫星专项系统建设成功收官,它们几乎覆盖了航天领域所有对地观测方式,如可见光、红外、雷达等,为我国长期稳定地获得高分辨率全球遥感信息提供重要保障,战略意义明显。
长征五号B火箭,重载力士托起天上宫阙
运载火箭是航天事业的基石,决定了一国航天发展的能力上限,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最强大的重型任务运载火箭。它将长征火箭家族近地轨道运力上限从8吨级提到25吨以上,能将东方红五号平台这类大型载荷发射到高轨,能执行大型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任务等,是一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大型运载火箭平台。
长征五号基本型和B型运载火箭对比图
中国最重要的航天工程之一,载人航天,起步于1992年,2021年将迎来最为关键的时刻——全面建造天宫空间站。为此,长征五号要专门定制一个型号,负责实施近地轨道20-25吨级重载任务,这就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相较于长征五号,它采取一级半的"矮胖紧实"布局,采用更大的整流罩,重点服务于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为2021年全面开启天宫空间站建设创造了条件。
新载人飞船,突破天宫走入深空
神舟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功勋飞船,采用三舱式(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构型。中国航天人通过11次任务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各项核心技术。然而,面对未来"星辰大海"的载人探测梦想,它的不足也愈发明显,例如仅能运送3名航天员、货运能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寿命较短、功能和拓展性有限,极有必要研究下一代载人飞船。
世界三款现役载人飞船和四款在研载人飞船对比
2020年5月5日,新载人飞船试验船随着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它采用最新的两舱式(推进舱、返回舱)布局,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容量更大、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拥有较强载货能力,在太空中使用寿命更长。
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它可以通过更换隔热模块实现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群伞气囊缓冲设计,也使得回收过程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为适应不同任务需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设计了大、小两个版本。
飞船整体隔热能力大幅提升,足以适应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载人深空探测计划。这些优势远远超过了神舟飞船的核心指标,也使得新载人飞船成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
长征八号火箭,弥补空白期待回收
我国长征火箭家族目前处在从传统的二/三/四系列火箭逐渐更新为五/六/七/八/十一等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之一是在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的运输能力和性价比较低:一方面,主要负责的长征二/四很难实现中型以上(3吨)载荷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需要大幅改进(2020年首次通过改型突破了这种轨道)且未来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用重载的长征五/七等发射成本过高,亦需要改型。
而国际同行已经开始布局使用火箭回收等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计划占领商业发射市场份额。这两种轨道事关核心的遥感、资源、气象、科研、低轨通信等卫星类型,任务众多业务量大,我国亟需对应火箭弥补这些空白。
首飞前的长征八号
2020年12 月 22 日,长征八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它主要依托长征七号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技术,取长补短,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使用更加环保高效的液氧液氢和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定位于中型载荷发射。在运力方面,重点针对这两种轨道实现不低于4.5吨的发射能力。
与此同时,长征八号将在未来逐渐验证火箭可回收技术,并通过高可靠性、通用化、准备周期短、发射频率高等设计,集中于高性价比的商业载荷发射任务,是长征火箭家族图谱的重要支撑力量。
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再创辉煌
长征系列火箭主要依托于各类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液氢、液氧煤油等纯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应用还有待开发。由于储存时间长、准备周期极短,固体推进剂火箭主要在特殊情况时做应急使用。
从发射场的角度,海上发射无火箭残骸落区问题、可移动、可靠近赤道,能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惯性,是各大国都会储备的重要火箭发射技术。
长征十一号会采取先冷发射弹出再点火的方式,从海上平台发射
纯固体推进剂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填补了上述空白。乍一看它是个"小不点",火箭长21米、直径2米、重58吨,运力在0.5-0.7吨级别(太阳同步/低轨轨道),但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它的绝活在于能以很低成本执行小型载荷的一箭多星任务,并能够适用于各种陆地固定发射场、移动发射场和海上发射场等环境。2020年,长征十一号在酒泉、西昌、黄海(移动平台)均进行了发射,其中依托海上平台为第二次发射,实现了一箭九星的壮举。目前,长征十一号火箭共计发射十一次,成功了十一次!
九、2020中国入世成就?
中国美国商会刚刚发布的《2021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表明,在华外企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75%的受访企业对今后两年中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81%的企业认为2021年本行业的中国市场将实现正增长。
如今,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已超过100万家。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 入世后,中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市场,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改善营商环境,建立更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外资提供了更具吸引力、更加透明开放的超大规模市场,外资规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步子在加快。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中国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水平,凝聚改革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十、2020取得的成就怎么写?
2020年取得的成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写:
第一,取得了什么成就,清楚的列举出这一年所取得的具体成就。
第二,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都有哪些人参与了,贡献多少,是团队合作还是个人完成。
第三取得这样成就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或者公司的长远发展有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