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低轨卫星概念?

一、低轨卫星概念? 卫星的轨道高度低,使得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多个卫星组成的星座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频率复用更有效;另一方面蜂窝通信、多址、点波束、频率复用

一、低轨卫星概念?

卫星的轨道高度低,使得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多个卫星组成的星座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频率复用更有效;另一方面蜂窝通信、多址、点波束、频率复用等技术也为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LEO系统被认为是最新最有前途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二、低轨卫星和高轨卫星的区别?

一、通讯不同1、高轨道:高轨道的通讯采用可见光激光。

2、低轨道:低轨道的通讯采用无线电。

二、轨道高度不同1、高轨道:高轨道的的轨道高度为2000千米—2万多千米。

2、低轨道:低轨道的轨道高度为200千米—2000千米。

三、运行周期不同1、高轨道:高轨道的绕地球运行周期较长。

2、低轨道:低轨道的绕地球运行周期较短。

三、低轨卫星速度和高轨卫星速度?

V=√(GM/R)指明了轨道半径与轨道速度之间的关系,是静态关系。卫星在圆形轨道正常运行,全部引力提供飞行的向心力(引力等于向心力),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认为高轨道需要的速度较小而减速的话,由于R不变,将造成地球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飞”向地球。因此调整好姿态并短暂加速,使卫星“高飞”。

随着卫星高度增加,动能变势能,速度也会随之降低。

当到达预定的轨道高度时,再次调整好卫星姿态并控制好速度,完成变轨操作。

四、物联网 卫星

物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的融合

在当今信息时代,物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探讨物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通信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对高速、稳定、全球覆盖的通信需求。而卫星通信技术恰恰具备这些优势,在大范围区域内提供全球性的通信服务,弥补了传统通信网络的不足。因此,物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的融合被视为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将物联网设备与卫星终端结合,可以实现设备间的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无论是在城市范围内还是偏远地区,都能实现全面覆盖和联接。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通信的质量和速度,还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网络限制下的通信难题,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会。

物联网设备的部署需要稳定、安全的网络支持,而卫星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恰好符合这一需求。通过利用卫星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实现信息的迅速传输和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这对于物联网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物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的融合还将加速未来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发展。通过将各种物联网设备接入卫星网络,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在交通和农业领域,物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的结合也将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总的来说,物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通信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拓展通信覆盖范围,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进一步丰富,物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之间的融合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整个通信行业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五、低轨卫星和高轨卫星的优缺点?

卫星轨道的高低对于卫星本身的寿命正常运行,有的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还有卫星打击,确实拥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根据卫星的功能有所不同的,有的卫星就比较侧重于这方面。

比如我们常见的导航卫星通讯卫星,它基本上就对于轨道的高低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因为它本身本来就是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的,因为通讯卫星是受到当今通讯技术影响的,以前所发射的第2代通讯技术的卫星,现在还能够进行第4代的通讯吗?当然不可以,所以他对于生命没有太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轨道所处越高的卫星,它的寿命越久,发射的卫星轨道越高,它的寿命通常就会增加5年到10年,比如低轨卫星它只有15年到20年的寿命,但是高轨卫星可以到25年左右。

六、低轨卫星和高轨中继卫星通信?

这是必要的,是人利充分利用空间的一种方式。

七、低轨卫星最大速度?

低轨卫星一般指距地面高度2000km以下的卫星,一天能转个十五六圈,一般一个半小时一圈,星下点轨迹线速度约每秒7.9km,角速度的话这个数值再除以地球半径,6378.137km。

同步卫星,是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的卫星,距地面高度约3万6千千米,周期是24小时,严格说来,是是23h56min,也就是一恒星日。角速度为2π/天。

卫星高度越高,角速度与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每天转的圈数越少,能量越大。

所以,低轨卫星周期短,角速度大,同步卫星周期长,角速度小。

八、中国低轨卫星频率?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由低轨道卫星和主控站,关口地球站,移动地球站(车载站、船载站、机载站等),手持机以及无线电定位终端等组成。低轨道卫星星座是指十几颗至几十颗低轨道运行的小型卫星,绕地球在经度上距离相等的若干个轨道面旋转,作为移动通信中继站,对地面形成无线蜂窝覆盖,把整个地球表面都覆盖在内,可提供电话、传真、数据、寻呼及无线电定位等业务。

中国的低轨卫星频率集中于C频段(4-8GHz)、Ku频段(12-18GHz)和Ka频段(26.5-40GHz),

九、类似「星链」的低轨通信卫星网发展前景如何,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参与低轨宽带互联网星座建设?

谢邀@知乎科技

下面我尝试尽量不用任何专业的技术术语,来分析和解释这件事情,让完全不做通信、和卫星行业无关的人也能看懂。

为什么低轨通信卫星最近一段时间成了热点?

最近一段时间,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或者说低轨卫星互联网这件事由于SpaceX 的星链计划正式推出,成为新的热点。得到平台的邵恒头条都专门做了一期节目,介绍了马斯克计划可能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国内航天界也正在快速跟进,航天国家队早就已经推出了鸿雁、虹云等多个低轨通信卫星计划,国内的商业航天初创企业中,银河航天做的就是低轨通信卫星。

既然这么多人都在做,投资人也不是傻子,肯定是看到了巨大市场,或者说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其实低轨通信卫星网到底在商业模式上是否能够成立,能不能赚钱,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可是对于华为、腾讯这样的巨型企业,他们最怕的不是竞争,而是失去进入空白地带的机会。因为最大的商业机会一定在空白地带,因为现在还是荒地,所以就蕴含着巨大的可能。如果这个空白地带真的足够大,一旦失去了机会,那就意味着失去未来。

所以SpaceX、Oneweb这几家都在向前跑,就看谁更快,技术更先进,能够率先推出商业化的服务。另一方面,一些大佬也在暗地里保持高度关注,随时准备跳进来,但又担心风险过大,所以目前大多数还保持着一种高度关注的状态。

低轨通信卫星网络的前景如何,这其实是一个最近几年来,从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卫星制造商反复讨论的话题。结果是什么样的呢?非常的诡异:

大家都觉得这玩意蕴含着巨大机会,有非常大潜在商业市场,但要具体说清楚到底低轨通信卫星给谁服务?有多少用户?如何收费?能不能赚钱?全都说不清楚。

简要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这要从卫星通信的发展说起。

卫星通信以前为啥那么低调?

通信系统是给谁服务的?当然是人,所以任何通信设备、通信系统本质上都是人和人的通信,或者是给人服务的。即便是所谓的IoT,也就是物联网,这些万物为什么要互联?那也是因为物背后是人,是人需要这些万物的数据。

通信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比互联网市场大多了,规模大概8万亿美元。但这其中的卫星通信市场规模非常小。上个世纪90年代,通信卫星一度非常被看好,因为一个地球静止轨道的通信卫星就几乎可以覆盖三分之一地球面积,所以不需要很多卫星就可以提供覆盖全球的通信服务。而且卫星通信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通信费用与距离几乎无关,想想就在十多年以前,我们打长途电话要比市话贵很多呢,所以当然卫星通信有巨大的潜力。那时候,全世界都非常看好卫星通信,但结果是卫星通信市场没有做大,铱星计划也失败了,因为它太贵,使用太低频,你是能覆盖全球,但我自己一辈子都没多少天离开自己的家,所以这对大部分老百姓是没有意义的。

光纤出现以后,单位信息的传输成本迅速下降,就算加上布设光纤的成本,也比通信卫星划算,容量也更大。可是卫星还可以无线接入啊?这又被移动蜂窝通信技术给干死了,大部分人都聚集住在城市里,只要建设好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你就可以高速接入网络,由于用户众多,所以通信价格很低。从2G一直到5G,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太迅速了,华为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由于这是一个巨大的时代趋势,所以只要是上了船的,日子都过的不错。

没上船的,比如卫星通信制造商,其实日子过的都很一般,铱星破产时,你知道它才有多少用户吗?不到一万个,所以也只能卖给美国空军了。再比如海事卫星,技术上很好,但市场并不大,日子也很紧。到2018年,铱星在全球也只有110万用户,全球星只有74万用户,话说中国移动北京市海淀区营业部的用户数都比这个多吧?所以整个卫星通信行业,从制造商到运营上,和地面移动通信行业,那日子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全世界所用的卫星通信用户加在一起,估计也只有350万个。

为什么大家忽然对低轨通信卫星网络有兴趣了?

那么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家又忽然认为低轨通信卫星有市场了呢?

这件事从美国开始的,我们还得先看看美国的情况。

整儿卫星通信服务市场,全世界基本都在美国,为什么?因为美国乡下真的用卫星来上网。这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注意在我们中国乡下,也用通信广播卫星看电视,但打电话上网我们都是用地面网络。

这其中有非常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其中一点是因为美国的土地私有化,所以要铺设长距离光纤,难度就很大。一个农场主不同意,那你这条光纤就铺不过去了,所以用卫星提供基础通信服务就很方便,在成本上就有优势了。在中国不同,我们建设基础设施很快,光纤本身又不贵,所以没这个问题。

这样一来,美国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就是相对落后的,没那么多基站。那现在都5G了,5G要求的基站更密,美国怎么快速赶上呢?直接在太空中建设基站就是一个选择,所以SpaceX,OneWeb,乃至亚马逊,Google都在琢磨这件事。

另一个原因是技术推动,因为一方面小卫星技术成熟化,卫星制造成本越来越低了。同时,SpaceX搞火箭,猎鹰都能重复使用了,号称能把发射成本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那么,火箭这么便宜了,用来发点什么呢?

把人送上天旅游,这个主意不错,SpaceX已经在做了。

还有呢?当然是继续发卫星啊。但是我们似乎不需要那么多卫星,全世界一年,总的航天发射次数也就那么一百来次,所以SpaceX把火箭做便宜之后,必然遇到一个新问题,这些火箭发点什么上去呢?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我相信硅谷的投资人都在这么问马斯克。

想来想去,只能是通信卫星。因为通信、导航、遥感三个主要卫星类型中,导航卫星数量最少,不用考虑了;遥感卫星,现在还没想清楚怎么给大众使用,商业市场价值其实很小;只有通信,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之前被光纤、地面手机基站给干趴下了,现在有没有机会?

于是,马斯克就搞了一个几千颗星的星链计划,后来又扩展到一万两千颗,这么多星,那商业火箭的市场自然就有了。要知道人类搞了这么多年航天,一共才发射了了9000来个航天器。

低轨通信卫星网的市场在哪里?

搞产品,做市场,也不能光是忽悠,你总得告诉董事会、投资人,这个低轨通信卫星到底给谁服务,有什么比较优势?为什么大家要用它呢?

这就是比较诡异的地方了,你会觉得太多地方都能用,但仔细分析,又觉得没什么人真的会用。

还是拿马斯克忽悠董事会时,阐述的几个场景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马斯克说因为光在真空中比在光纤中快三分之一,所以可以服务高频交易。但是这个仔细算一下,就发现太牵强了。低轨卫星网络这么复杂,光传输节约的那点时间,还不够中间几次路由交换浪费的时间长呢。就算这些全都不考虑,那也就是1200公里左右,距离交易市场大于这个距离的用户,使用低轨通信卫星才可能节省时间。

第二个:给飞船上网。这个确实是一个市场,很多人已经在飞机上体验过了,但体验并不好,因为一是网速太慢,二是太贵,几十元一小时呢。如果有了低轨通信网络,那确实可以大大提高用户体验,再加上北极航线,由于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覆盖太差了,所以更适合使用低轨卫星。但是,你知道中国一共多少架飞机吗?大数也就是5000架,不能都在天上飞,同时就算有3500架,每架飞机算3000人,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市场。

第三个:海上通信。地球三分之二都是大海,可惜的是,海上没人啊,所以不需要通信。只有海岛,船舶需要。所以东南亚地球,一直都是卫星通信的主要市场之一,但是由于海底光缆越来越多,所以卫星的比较优势也越来越小。船员在海上很辛苦,因为海事卫星很贵,所以大家也不可能天天和家里视频通话。这肯定是市场,但其实具体计算一下数字,也不是很大。

说来说去,低轨通信卫星最大市场还应该在地面上。但是在城市,光纤和移动通信基站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无论是什么通信系统,最终目的都是降低单位信息的传输成本,提高传输容量。在城市,人口密集,只要一个基站,就可以给很多人提供宽带服务了,卫星的通信速度慢、延迟长,容易中断,在室内还没法用,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低轨卫星通信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城市之外的偏远地区。可是在偏远地区,人口不仅少,还没钱啊,至少在中国肯定是这样的,他们只是你的潜在用户,实际上大概率是用不起卫星通信的。

按照马斯克最近说法:

「SpaceX未来发射收入峰值,每年可能有30亿美元。而来自宽带互联网的收入,可能接近每年300亿美元。」

他是怎么算的呢?马斯克查了一下数据,全球互联网接入服务总收入高达1万亿美元,他觉得SpaceX能占3%,就是300亿美元。

我真想说,兄弟,不能这么忽悠人吧?这也太简单粗暴了。

美国我不熟悉,用中国来算。

大家知不知道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中科院国情小组根据2000年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

那么,假如在中国,星链的最主要用户市场在胡焕庸线的西边,可是那里只有不到中国7%的人口,GDP只有不到4%,那么你怎么赚到互联网接入总收入的3%呢?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技术上低轨通信卫星遭遇的难题

这方面, @甜草莓 等朋友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我就再说一点。

上万颗星组成的巨大星座,如何运行管理,是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你家里有几头牛,你拿跟棍子就可以搞定了,有几十头,你可能需要一匹马,如果你有几万头,怎么办?澳大利亚农场主用直升飞机。

https://v.qq.com/x/cover/4maws8r2ms8h3e6/d0022pnmx1r.html

低轨通信卫星网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

说了这么多,似乎低轨通信卫星完全没有前途,吴军老师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在得到讲5G时,就明确表示不看好星链计划。我把自己的笔记放在下面给大家参考。

但是,虽然有很多技术困难,商业上也不够清晰,目前业内达成的共识还是这件事必须得做,势不可挡。

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你要做什么,常常不是你自己决定的,而是你的对手做什么决定的。即便完全从商业上讲,虽然刚才我们分析的那些用户场景,似乎都不是很大,但我们的分析是静态的,不是动态的。

一个新事物出现,会改变很多东西,会催生很多从来没想到的应用。星链的市场不必完全是一个通信市场,这样一来,就突破了刚才的分析。但现在大家确实都看的不够清楚。

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参与?

从需求角度,腾讯等互利网公司的最大优势是它在给最广泛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比如微信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因此,实际上腾讯是最了解用户的。从这个角度,腾讯具备能力,面向未来,也有战略上的紧迫性要求腾讯必须更加主动的参与低轨星座的研究和建设,这实际上也是Facebook等公司为何对低轨星座非常热心的原因。

顶级企业,实际上面对的最大挑战和最大基于是“空白”,低轨互联网是一个空白地带,是大事,不得不关注和参与。此外,下一代的互联网,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网络,必须更多的考虑内容,不能再简单把所有信息都看做同等重要。通信网络传输的信息有许多不同维度的划分,从5G时代,就必须考虑内容本身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腾讯就更有优势。设想一下,如果腾讯能够提供一个全球覆盖、永不下线的在线游戏,并能够保证用户体验,那是相当有市场竞争力的。但要做到这一点,技术上有难度,低轨互联网系统在设计时就应该予以考虑,目前做的工作还很少。

以上,请批评指正。

十、低轨中轨高轨卫星的高度?

根据卫星运行的高度,卫星轨道分为:1、低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小于1000公里;2、中高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在1000公里到20000公里之间;3、高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大于20000公里。

自由空间中,信号强度反比于传输距离的平方。高轨道(GEO)卫星距地球过远,需要有较大口径的通信天线。

轨道资源紧张。高轨道(GEO)卫星只有一条,相邻卫星的间隔又不可以过小,因为地球站天线分辨卫星的能力受限于天线口径的大小。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