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生物如何判断基因显隐性?

一、生物如何判断基因显隐性? 你好,生物通过观察基因型(遗传信息)和表现型(外表现象)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对于显性基因,个体只需有一个就能表现出相应的特征,而隐性基因需

一、生物如何判断基因显隐性?

你好,生物通过观察基因型(遗传信息)和表现型(外表现象)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对于显性基因,个体只需有一个就能表现出相应的特征,而隐性基因需要两个一致的基因才能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此外,在基因组中,一些基因有“显性增强效应”,即使只有一个表现基因也能表现出比两个表现基因更强的表现形式。这种情况下,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总之,生物通过观察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基因的显隐性。

二、关于判断基因显隐性的口诀?

生物遗传里伴性显隐性的口诀是: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子正常为“常隐”。这句话总结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双亲正常,子女中出现患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是隐性)

双亲均患病,子女中出现正常,一定为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是显性)

三、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性状显、隐性的2大判断方法

(1)根据性状分离判断: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新表现出的性状一定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高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也叫杂交法)

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2、

自交法

若A   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   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以上结论是在统计大量后代的基础上得出的,若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则此结论不成立。

四、如何判断显隐性性状?

1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定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A×B→B,B为显性性状,A为隐性性状;

但: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 B×B→既有A、又有B,A为隐性性状; 但:A×A→A(或B×B→B),则A、B为纯合子,但是判断不出显隐性关系,只能采用杂交法。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具有两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个性状都为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两个性状都为隐性性状。 3.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

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二、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区分方法

区分原则: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1.植物区分方法: ①自交法:

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 (最简便)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显性,则亲本可能为纯合子。 ②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性个体→若后代出现隐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可能为纯合子。 ③花粉鉴定法(玉米糯性与非糯性):

待测个体的花粉→碘液→一半呈蓝色,一半呈红褐色→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全为蓝色或红褐色→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五、显隐性性状如何判断?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A×B→B,B为显性性状,A为隐性性状; 但: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 B×B→既有A、又有B,A为隐性性状; 但:A×A→A(或B×B→B),则A、B为纯合子,但是判断不出显隐性关系,只能采用杂交法。

六、如何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判断基因的显隐性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学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首先,可以根据性状表现来判断。如果亲本中一个表现型正常,另一个表现型异常,那么可以初步判断异常性状为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两个亲本都表现出相同的性状,但子代中出现新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可能是隐性性状。其次,可以利用杂交实验来判断。例如,将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正反交,如果后代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证明为显性性状。如果后代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则证明为隐性性状。此外,还可以利用自交和测交实验来判断。如果一个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证明为杂合子,进一步分析可以确定显隐性关系。测交实验则是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来判断显隐性关系。综合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仅适用于单一基因控制的性状,对于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七、显性和隐性的判断方法口诀?

可以通过口诀来判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口诀是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具体为亲本双方都没有的性状,但是后代缺出现了某种性状,这种性状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亲本双方都有病,生个孩子正常,说明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也可以通过子一代性状判断。

八、不完全显性如何判断显隐性?

不完全显性遗传中的在杂合子中,隐性基因的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完全显性遗传中的隐性基因没有表现。

完全显性遗传中的AA、Aa表现形式相同,不完全显性遗传中的AA、Aa表现有一些差异。

完全显性遗传中AA的父母辈的基因均需带A的这一形状,但是不完全显性遗传中如有带AA,可能父母辈不是同一性状(如AA患者病情严重,多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死亡,而杂合子Aa患者在出生时即有体态异常,表现出躯体矮小、躯干长、四肢短粗、下肢向内弯曲、头大前额突出等症状)。

九、侧交为什么不能判断显隐性?

测交是隐形纯合子和杂合子交配产生后代

即:亲代P aa x Aa (表现型分别为隐性和显性)

配子 a a 和 A a

子代F Aa aa (表现型分别为隐性和显性,与亲代一致,且比例为1:1)

所以没办法确定性状显隐性

十、遗传因子组成和显隐性的判断?

有句口诀叫: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

这句口诀就是判断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意思是如果父母有病,子女无病那就一定为显性遗传,如果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那就一定是隐性遗传。

一般显性遗传都是代代发病,而隐性遗传是隔代发病。意思是显性遗传每代人都有,而隐性遗传隔一代人才有,就是爷爷有了,妈妈没有,而儿子有。

所谓隐性遗传是指父母携带某种基因但不发病,其基因遗传给后代后则使其发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就是如此,其上代携带此基因,但终生没有多囊肾的表现。

其子代通过遗传而获得此种基因后则发病,且在初生及婴儿期(有些甚至是胎儿时期)即表现出很严重的症状。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

显性遗传受显性基因控制,在同源染色体上,两个同型显性基因成对存在,或显性、隐性基因成等位基因存在时,才显现出来。这种遗传方式就称为显性遗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