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原因有哪些?

一、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原因有哪些? 陈学忠博士初步判断玉树地震的成因时说,此次青海玉树地震属于汶川地震后巴颜喀拉地块的回弹,青海玉树这次地震发生的断裂带属于

一、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原因有哪些?

陈学忠博士初步判断玉树地震的成因时说,此次青海玉树地震属于汶川地震后巴颜喀拉地块的回弹,青海玉树这次地震发生的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汶川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地块东南边界。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青藏板块冲击扬子板块,此次属于该板块的回弹,此次玉树地震的断裂带走向基本与汶川地震一致,说明玉树就是上次汶川地震板块回弹的着力点。

在接受中国国家地理网连线时,陈学忠进一步表示,最近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成因观点,认为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

地球岩石圈由大小不同、质量不同的块体组成。

比如,大洋块体薄、质量轻,大陆块体厚、质量重。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时,就会造成这些块体运动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运动可能使块体之间发生“追尾”、“分离”、“摩擦”三种情况,从而引起地震。

这一观点是基于对汶川8.0级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的分析后提出的。

陈博士大胆表示地震专业研究100多年的基本点可能就是错的,传统研究地震成因都是基于两个理论支柱,目前公认的主要是板块构造理论和弹性回跳学说,以这两大理论支柱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地震孕育和地震前兆模式都是为了解释或预期一些地震前兆现象。

这些模式一直被当成地震预报研究的理论基础,但这些模式几乎都假定性的,假定地震前,震源区有能量的积累,同时伴有应力和应变的增强过程。

如果这个假定就是有问题的,是错误的,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前兆模式就有问题,就是错误的,以此为基础的地震预报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

陈学忠博士坦诚,他的上述观点目前在地震研究专业领域接受程度并不高

二、生物能量形式有哪些?

1、机械能(动能,势能)

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我们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

2、分子势能(内能)

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分子势能是内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光能

光能[luminous energy;light energy]是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磁能

泛指与磁相联系的能量,严格地说应指磁场能。在线圈中建立电流,要反抗线圈的自感电动势而做功,与这部分功相联系的能量叫做自感磁能。

5、电能

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电能既是一种经济、 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 它同样具有产品的若干特征,如可被测 量、预估、保证或改善。

6、化学能

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

7、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

三、生物能源有哪些优势?

 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的活动,将生物质、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沼气、氢气等可燃气体、乙醇、油脂类可燃液体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其不同于矿物能源,又区别于其他的新型能源,同时兼具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目前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问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日渐恶化的生活环境。这些优势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

  第一,用于开发成为生源能源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第二,生物燃料能够充分的燃烧,在环境中可以很好的分解,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对控制雾霾等空气状况有着良好的作用;第三,能源植物的种植,对农田、水土保持、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水质保护等都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由此可见,生物能源的优点是较多的,不仅能缓解能源危机,更能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受污染,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家园,保护人类身体健康。所以,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物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现阶段,生物能源主要有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制氢、沼气等几种形式,下面从它们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第一,生物柴油。当前,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为植物油,世界各国采用的植物油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以转基因大豆油为原料,加拿大以双低菜籽油为原料,巴西以蓖麻油为原料、马来西亚以棕榈油为原料。关于生物柴油的制法,目前有四种常用的技术方法,即微乳液法、高温裂解法、酯交换法、直接混合法。此外,我国清华大学的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工程微藻法,这一技术方法还没有成熟并推广使用,但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生物柴油在成品油市场上已经有了广泛应用,欧洲地区应用的较多,但是实际开发生产中一直存在低收入、高投入问题,这是阻碍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二,燃料乙醇。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生物能源。其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有四大类:纤维素原料(农作物秸秆、柴草、伐木剩余物等)、糖质原料(甘蔗、甜菜等)、淀粉质原料(玉米、大米、甘薯等)及其他原料(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就目前而言,生物制合成燃料乙醇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生物法、化学法等,每一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最常用的是生物法中的发酵法,特别是糖类作物发酵乙醇的方法最为成熟。在实际情况中,燃料乙醇生产一直面临着原料不足、成本高等问题,所以从长远角度看,利用纤维植物转化成燃料乙醇的技术方法是一种很理想的方法,不仅成本低,又能解决原料不足问题。

  第三,生物制氢。生物制氢的应用,既为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氢气,又开辟了一种废物回收利用的新途径,是一种绿色的生物能源生产工艺。生物制氢的原料是相当广泛的,有牛粪、淀粉废水、豆制品废水、玉米秸秆、酒糟、纤维素、污水等。制法具体有光合生物产氢、发酵细菌产氢、光合生物与发酵细菌的混合产氢等。鉴于生物制氢的主要原料很多,应用起来较方便,是未来能源制备技术的主要趋势之一。但是,生物制氢依然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创新与突破,如光合生物产氢方面,唯有实现创新才能促进这一种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沼气。沼气是一种抗爆性、燃烧值很高的绿色能源,其原材有禽兽粪便、食品加工废物、作物秸秆、酒精废料等。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生物能源,沼气不仅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着广泛运用,而我国沼气主要运用于农村地区,如供暖、做饭等,工业领域应用现状不如农村地区,且缺乏系统化的发展。

  以上是最常见的四种生物能源形式,在发达国家的开发与利用比较广泛,但在发展过程中均遇到了不同问题。比如,生物柴油的低收入、高产出问题,生物制氢的技术创新问题,这是生物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生物能源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加快,生物能源发展有着极好的前景。我国应基于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坚持自主研发,推动国内生物能源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缓解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科学技术的一次进步,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场重要变革,是人类智慧与崇明才智的展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能源问题和保护环境,必须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能源。一方面,加大生物能源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对生物能源的产业化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一条科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新西兰地震有哪些

新西兰地震有哪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新西兰作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经常发生地震。那么,新西兰地震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地震频率、地震强度、地震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新西兰地震的频率

新西兰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地震。这主要是由于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新西兰地震的频率虽然高,但大部分地震都是微弱地震,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新西兰地震的强度

新西兰地震的强度一般较大,地震烈度高。这是由于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剧烈,地震能量较大。新西兰地震的烈度通常为6级以上,且有时会出现7级以上的大地震。这种强度的地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当地居民和建筑物构成一定威胁。

新西兰地震的影响

新西兰地震在当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破坏,大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等问题,给城市的恢复和重建带来了挑战。其次是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新西兰政府和民众需要做好地震防范和准备工作,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如何应对新西兰地震

面对新西兰频繁的地震,人们需要做好地震应急预案。首先是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预警、地震避险等知识。其次是要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确定家庭人员的安全避难地点、准备应急物资等。另外,定期参加地震演习,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不慌张。

结语

新西兰地震虽然频繁,但只要我们做好地震防范和准备工作,就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地震的认识,提高地震应对能力,共同守护家园。

五、新西兰有哪些地震

新西兰有哪些地震

新西兰是一个位于太平洋火环上的地震频发国家,地震是新西兰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是指地壳中因板块运动而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现象,其频繁发生也给新西兰的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新西兰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板块活动频繁,因此地震频发。其中,目前较为著名的地震包括但不限于:

  • 基督城地震:2010年和2011年两次基督城地震是新西兰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事件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 惠灵顿地震:惠灵顿作为新西兰的首都,也经常发生地震事件,其中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地震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 凯库拉火山喷发引发地震:新西兰许多地震与火山活动有关,凯库拉火山爆发引发的地震事件曾引起全国关注。

新西兰政府高度关注地震防范与救援工作,不断完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居民应对地震的自救自护能力。同时,新西兰也在国际上与其他地震频发国家分享经验,加强地震科研合作,努力降低地震灾害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新西兰地震应对措施

新西兰政府为了应对地震灾害的发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建立健全的地震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提供预警信息。
  •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的应对能力和逃生技能。
  • 修建抗震建筑,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 加强地震科研,提高预测和预警地震的准确性。

在新西兰,地震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政府、学者、科研人员和民众共同努力,致力于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西兰地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新西兰地震频繁,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在地震发生后,经济活动受到限制,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企业生产受到影响,都会导致经济损失。此外,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也对国家财政构成一定压力。

因此,新西兰政府和民众都非常重视地震防范和减灾工作,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地震灾害的损失,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结语

新西兰作为地震频发国家,面临着来自自然灾害的挑战,但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地震防范和减灾的能力。希望在未来,新西兰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地震防范体系,减少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实现人们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六、模式识别诞生的原因有哪些

模式识别诞生的原因有哪些

模式识别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可以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共同的模式和趋势。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方式,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价值。那么,模式识别诞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数据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传统的手工处理已经无法胜任这些任务。模式识别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能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它能够自动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和问题。

其次,模式识别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需要人工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然后再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而模式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自动学习和提取数据的特征,并进行分类、聚类等操作。这种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医疗领域,模式识别可以用于医学影像的自动诊断和疾病预测,帮助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在金融领域,模式识别可以用于交易数据的分析和风险预测,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在智能交通领域,模式识别可以用于车辆识别和交通流量预测,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模式识别的发展得到了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支持。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进步,计算能力不断提升,这为模式识别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模式识别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和抽象的问题。这种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支持,推动了模式识别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最后,模式识别的原因还包括数据共享和开放的趋势。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共享和开放,这为模式识别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开放的数据还促进了模式识别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模式识别的研究和应用中。

综上所述,模式识别诞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模式识别填补了数据分析的空白,实现了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的广泛应用领域和算法、计算能力的支持,使得它在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数据共享和开放的趋势也为模式识别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模式识别将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七、地震有哪些特征?

地震会造成地震灾害——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突发性比较强,猝不及防,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地震发生是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他的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摧毁一座文明的城市,能与一场核战争相比,像汶川地震就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的能量。事前有时没有明显的预兆,以至来不及逃避,造成大规模的灾难,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地震的第二个特点是破坏性大,成灾广泛。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城市里,像国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次大的地震,造成很多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地震的第三个特点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波及面比较广,对人们心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地震的第四个特点就是防御难度比较大。与洪水、干旱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地震的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地震灾害的预防比起其他一些灾害要困难一些。

  地震的第五个特点是地震还产生次生灾害。地震不仅产生严重的直接灾害,而且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次生灾害。有的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直接灾害造成的损害。一般情况下次生或间接灾害是直接经济损害的两倍,像大的滑坡都属于次生灾害,还有火灾等等,在次生灾害中不是单一的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等,还有滑坡、瘟疫等等,这些都属于次生灾害。

  地震的第六个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这个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主震之后的余震往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在近期内还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虽然没有主震大,但是这些余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这样影响时间就比较长。另外一个,由于破坏性大,使灾区的恢复和重建的周期比较长,地震造成了房倒屋塌,接下来要进行重建,在这之前还要对建筑物进行鉴别,还能不能住人,或者是将来重建的时候要不要进行一些规划,规划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问题,所以重建周期比较长。

  地震的第七个特点是地震灾害具有某种周期性。一般来说地震灾害在同一地点或地区要相隔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复地发生,地震灾害对同一地区来讲具有准周期性,就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认为在某处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方,在未来几百年或者一定的周期内还可以再重复发生,这是目前对地震认识的水平。

  地震的第八个特点是地震灾害的损害与社会和个人的防灾的意识密切相关。

八、地震有哪些危害?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九、汶川地震的原因?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

十、地震安全常识有哪些

地震安全常识有哪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了解地震安全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地震安全常识涉及到地震的预防、应对和逃生等方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地震安全的知识。

地震预防

地震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地震带来的破坏。

  • 加固建筑物: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地震的因素非常重要。通过加固建筑物的结构,可以增加其抗震能力。使用地震防护设备,如抗震支座和减震器等,也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破坏。
  • 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必要的。学校、单位和家庭都应制定相应的预案,包括逃生路径、避险场所、应急联系人等,以提前应对地震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地震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可以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地震的风险。

地震应对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寻找稳定的避难位置,远离潜在的危险。
  • 避免疏忽:在地震过后,有可能会发生余震,因此要警惕可能的余震风险。避免进入受损建筑物和可能发生的灾害现场。
  • 紧急求助:如果您被困在受损的建筑物中,请尽快寻找安全的避难位置。用手机或其他工具发送求救信息,或大声呼救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

地震逃生

地震发生时,逃生是最重要的事情。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在地震发生时进行逃生。

  • 就地避难:如果您无法迅速逃离建筑物,请尽量就地避难。寻找坚固的家具或墙壁,并保护好头部和身体。
  • 室内逃生:如果您在室内,寻找离您最近的安全出口,并迅速撤离。在前往安全出口的过程中,注意避开潜在的危险,如下落的物品和破碎的玻璃。
  • 户外逃生:如果您在室外,尽量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倒塌的物体。选择开阔的空间,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总之,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但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了解地震安全常识并正确应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地震安全意识,通过加固建筑物、制定应急预案和掌握逃生技巧等,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该博文介绍了地震安全常识的重要性,涉及地震的预防、应对和逃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加固建筑物、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等地震预防的措施;保持冷静、避免疏忽、紧急求助等地震应对的建议;就地避难、室内逃生和户外逃生等地震逃生的技巧。通过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地震安全常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地震安全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