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DNA解旋复制的过程?
记住: 班保留复制,变解旋变复制。
复制是,DNA双链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同时在相关酶促作用下,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相应的互补链。最后得到两条dna分子。而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来自母练,故称为半保留复制。
二、DNA解旋时解旋的是什么?
基因的上游具有结合
RNA聚合酶
的区域,叫做启动子
。启动子是一段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具有和RNA聚合酶特异性
结合的位点,决定了基因转录
的起始位点。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在特定区域将DNA双螺旋
两条链之间的氢键
断开,使DNA解旋,形成单链区,以非编码链
为模板合成
RNA互补链
的过程就开始了。三、dna解旋的场所与发生的时期?
场所: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发生的时期: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分子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开扭成螺旋的两条长链,然后断开双螺旋上的碱基对的氢键,使DNA分子成为单链的过程叫解旋.DNA解旋通常发生在分裂间期(DNA复制时)。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糖三磷酸(dNTP)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四、dna分子解旋的实质?
解旋指的是复制刚开始时,DNA分子利用细胞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DNA分子的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从而破坏了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而连接碱基对的氢键,所以DNA复制时,解旋的实质主要是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五、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区别?
一、种类不同
真核细胞有5种DNA聚合酶,分别为:
DNA聚合酶α(定位于胞核,参与复制引发具5-3外切酶活性)
β(定位于核内,参与修复,具5-3外切酶活性)
γ(定位于线粒体,参与线粒体复制具5-3和3-5外切活性)
δ(定位核,参与复制,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
ε(定位于核,参与损伤修复,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
原核细胞有3种DNA聚合酶,都与DNA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是单链多肽,可催化单链或双链DNA 的延长;DNA聚合酶II则与低分子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II在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不多,是促进DNA链延长的主要酶。
二、特性不同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久地活下去都会拥有自己的专属技能——原核生物的多样性。比如细胞形态的多样性、运动的多样性、生长发育多样性、细胞结构多样性、细胞化学多样性、代谢功能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等。所以它是有着极高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真核细胞的转录大多在细胞核中进行,也可以在半自助细胞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
扩展资料:
DNA聚合酶的特性:
聚合作用:在引物RNA-OH末端,以dNTP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即A与T,C与G的配对原则,逐步逐个、连续地将dNTP加到延伸中的DNA分子3'-OH末端,逐步合成延长中的子链DNA。这是DNA聚合酶的主要作用。
3’→5’'外切酶活性(校对作用):这种酶活性的主要功能是从3’→5’方向识别和切除不配对的DNA生长链末端的核苷酸,3’→5’外切酶活性的主要功能是校对作用。
当加入的核苷酸与模板不互补而游离时则被3’→5’外切酶切除,以便重新在这个位置上聚合对应的核苷酸,可见,3’→5’外切酶活性对DNA复制真实性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以保证复制过程的保真性和准确性。
5’→3’外切酶活性(切除修复作用):该活性是从5’→3’方向水解DNA延长链前方的DNA链(即只对DNA上双链处的磷酸二酯键有切割作用),主要产生5'—脱氧核苷酸。这种酶活性在DNA损伤的修复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六、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区别?
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区别:
DNA连接酶一般是指连接DNA片段间的磷酸二酯键,起到连接的作用,主要对基因工程起作用。
DNA聚合酶一般是指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主要对DNA复制 起做用。
DNA连接酶是把两个分离的DNA链,在特定的末端连接起来。而DNA聚合酶相当于催化剂,把原来的DNA进行复制,两个模板配对后,连接聚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新的DNA链。
聚合酶需要模板能够完成,而dna连接酶只是将dna片段的两个接口连接起来,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模板的。而且聚合酶不仅需要以DNA作为模板,同时还需要能量和原料催化才能进行合成。
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区别?
总体而言:
1.真核细胞有5种DNA聚合酶,分别为DNA聚合酶α(定位于胞核,参与复制引发具5-3外切酶活性),β(定位于核内,参与修复,具5-3外切酶活性),γ(定位于线粒体,参与线粒体复制具5-3和3-5外切活性),δ(定位核,参与复制,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ε(定位于核,参与损伤修复,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
2.原核细胞有3种DNA聚合酶,都与DNA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是单链多肽,可催化单链或双链DNA 的延长;DNA聚合酶II则与低分子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II在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不多,是促进DNA链延长的主要酶。
具体而言:
(1)原核生物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Ⅰ。在随从链合成时,先合成了许多冈崎片段,而后由于RNA引物的去除形成了空隙,此时DNA PolⅠ它催化聚合反应,延长了各个片段,从而填补了片段间的间隙,使以上片段得以靠近,为片段连接成长链创造了条件。所以DNA polⅠ的聚合作用主要是在填补随从链片段间空隙上发挥作用。
DNA PolⅠ还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可识别并去除错误的碱基。这种活性在DNA复制中起了校对功能。DNA PolⅠ的校对活性对DNA复制的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 DNA PolⅠ还具有5′→3′外切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也有修正错误的功能,补充其3′→5′外切酶修正错误的作用。例如紫外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就是在其5′→3′切酶作用下切除的。
DNA Pol Ⅲ结构中不对称的二聚体,同时分别催化着前导链和随从链的合成。
DNA Pol Ⅲ也具有3′→5′外切酶活性,所以对于DNA复制也有校对的功能,可停止加入或除去错误的核苷酸然后继续加正确的核苷酸。因此,DNA PolⅢ配合DNAPolI可将复制的错误率大大地降低,从10-4降为10-6或更少。 当此片段接近前方的片段时,由DNA Pol Ⅲ的5′→3′外切酶活性切除了RNA引物,造成了片段间的空间;继而DNA PolI催化进行5′→3′方向的聚合作用,填补了片段间的空隙。
(2)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Pol有α、β、γ、δ及 ε五种。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是在DNA聚合酶α与DNA聚合酶δ互配合下催化进行的,还有一些酶及蛋白质因子参与反应。DNA Polα与引发酶共同起引发作用,然后由DNA Polδ催化前导链及随从链的合成。DNA Polγ是线粒体中DNA复制酶。
DNA Polδ及ε均有外切酶活性,因此也有编辑功能,校正复制中的错误。它们的5′→3′外切酶活性可能在切除引物RNA中有作用。
八、为什么rna聚合酶的识别位于dna上?
RNA聚合酶是遗传信息转录时候用到的一种酶,注意观察的话可以看到一个大的金黄色的结构,那个就是RNA聚合酶,它可以打开DNA的双链结构并与一条链结合,之后进行转录过程。所以,其作用部位是在DNA上。
RNA连接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都是核酸或核苷酸3'端的-OH和下一个核苷酸5'位上的磷酸!连接二者成为磷酸二酯键。连接酶和聚合酶都不参与形成氢键,氢键是自动形成的。RNA不能复制。RNA是靠RNA聚合酶由DNA转录的。
九、为什么DNA解旋需要能量?解旋的过程是怎样的?(十分感谢!)?
DNA螺旋属于低能态,而解旋后DNA属于高能态,从低能态到高能态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解旋的过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DNA双螺旋结构打开
十、dna复制酶与聚合酶的区别?
dna复制酶与聚合酶的区别如下:
1、作用不同
DNA聚合酶以亲代DNA为模板,催化底物dNTP分子聚合形成子代DNA。
DNA 连接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ATP 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依赖ATP 的DNA 连接酶,另一类是利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依赖NAD* 的DNA 连接酶。
2、连接片段不同
DNA连接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起连接作用,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DNA聚合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复制中起做用。
3、模板不同
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