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含生物识别信息的法条
包含生物识别信息的法条详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个人身份验证、金融安全、边境管控等。然而,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不少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包含了生物识别信息的法条
。
生物识别信息是指通过采集个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信息,如指纹、面部特征、虹膜、声纹等。下面我们将对几个包含生物识别信息的法条进行详细解析。
1.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与合法使用。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原则。该法条强调了应当明确告知被采集者信息的用途、方法、范围,并取得被采集者的同意。同时,在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特殊情况下,可以采集和使用生物识别信息。
2. 《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针对数据安全领域制定的一部法律,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数据安全。其中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涉及生物识别信息的处理要求。根据该法条,收集者应当依法公开收集的生物识别信息的类型、收集方式、使用目的、存储期限等信息,并采取技术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3.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九条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和使用原则。法条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他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同时,生物识别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应当采取加密等措施,防止泄露和非法使用。
4.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民法典是我国的基础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也有相关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明确规定,个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非法收集和使用他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作为我国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规范性文件,该规范对于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提供了具体指导。规范明确提出,收集生物识别信息的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收集和使用规则,明确信息的使用范围,并定期对收集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检测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法条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方面有了较为严格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仅依靠法律的保护还不足以应对生物识别信息可能带来的风险。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行业自律和标准制定,确保生物识别信息的合法、安全和隐私保护。
希望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和保护,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
二、民法典关于生物识别信息的法条?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但是人脸等生物信息泄露后,个人维权非常难,不亚于上青天。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可是现实中很多商家在采集信息时目的并不“正当”,收集行为也不“必要”,甚至有的商家采集人脸信息具有隐秘性,消费者往往不知情。可以说,法律法规对人脸等生物信息保护还存在盲区,不利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的特性,如果人的生物信息泄露会给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此,对生物信息保护不能靠个人救济,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织密人脸等生物信息保护网,尤其是要将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纳入治安和刑事处罚的范畴,一旦有人非法触碰人脸等生物信息就自动启动打击程序,减少个人维权代价,倒逼一些商家和个人不敢随意采集个人生物信息。
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包含哪些
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包含哪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正日益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安全、医疗、金融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是指通过人体独特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和识别的一类数据。以下将介绍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包含的几个主要方面。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每个人的指纹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分析指纹的形态、纹线、间距等特征,可以对个体进行准确的识别。指纹识别在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手机解锁、门禁系统等。
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是通过对人眼虹膜进行扫描和分析来完成身份认证。虹膜纹理复杂且稳定,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和不可伪造性。虹膜识别技术在高安全要求的场景中应用广泛,如国家边境管理、金融机构等。
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是通过分析人脸的特征点、轮廓、皮肤颜色等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由于人脸是人体最常见、最易识别的部位之一,因此面部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人脸解锁、人证比对等。
声纹识别
声纹识别是通过人的声音特征进行身份认证。每个人的声音包含了独特的频率、音调、语速等信息,与指纹和虹膜一样,具有较高的唯一性。声纹识别技术在电话客服、防范电话诈骗等方面应用广泛。
体态识别
体态识别是通过对人体动作、姿态等进行分析和比对,完成身份认证。每个人的体态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对人体的姿势、步态等进行识别,可以实现无接触的身份验证。体态识别技术在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心电图识别
心电图识别是通过分析人体心电图的波形、频率等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心电图是人体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表现,每个人的心电图具有独特性。心电图识别技术在医疗领域用于病人识别、健康监测等方面。
DNA识别
DNA识别是通过分析人体DNA序列的差异进行身份鉴定。人体每个细胞中都包含着独特的DNA序列,DNA识别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样本并进行测序,从而实现高精度的个体识别。DNA识别在刑侦、亲子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合应用与发展趋势
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升了身份认证和安全防护的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生物识别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未来,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将更加普及和成熟,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安全的重要问题。在应用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时,必须重视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合理规范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使用。只有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结语
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身份识别方式。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声纹识别、体态识别、心电图识别和DNA识别等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四、生物特征信息包含哪些?
生物特征信息是指人体内部或外部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视网膜、面部识别、声纹、DNA、掌纹、虹膜等。这些生物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于身份认证、安全控制、犯罪侦查等领域。生物特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管理需要严格的保护措施,以避免泄露和滥用。
五、生物识别信息都有什么?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利用生物特征对人进行识别,并进行访问控制的学科领域。具体可包括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指纹识别……生物识别技术,都是依靠人体的人体的生理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识别技术。因为它不会遗忘、不会丢失、可靠性、唯一性、便捷方便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门禁、智能考勤、智能社区中
六、什么是“生物识别信息”?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七、生物识别信息保护规定?
脸部特征、指纹、虹膜、声音、基因、步态、笔迹等可识别自然人的生理特性与行为特征的信息,被称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如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于网络信息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在确保合理利用信息的同时有效地加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为各国法律高度关注。
生物识别信息法规“从无到有”
在我国,包括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刑法保护为主到公法与私法并重”的发展历程。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将窃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收集、使用、保管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承担的义务及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不仅明确地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含义,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同时还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保管和使用进行了更详细、全面的规范。
当前,正在编纂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也提供了多重保护:一是,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属于肖像,受到肖像权的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对自然人的声音,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规定。二是,采取偷拍偷录等方式采集自然人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将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三是,对于既不属于肖像,也不属于隐私的生物识别信息,还可以适用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即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要收集、处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时,不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须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同时要公开收集、处理信息的规则,明示收集、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生物识别信息的唯一性要求法律严加保护
自然人的姓名、手机号码、邮箱账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比较容易进行更改,但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更改则非常困难。比如,要改变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只能进行整容(即便整容,脸部大部分特征仍会被机器识别)。至于指纹、掌纹、虹膜、基因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更低。这意味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不仅会对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或现实损害,而且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信息被大规模收集并提供给敌对势力,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危害。故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即便是被合法收集的,对其也要采取极其高度的注意义务加以保管,以防止被泄露或被非法处理。
除了唯一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中的人脸信息还有一个特殊点,即对该信息的收集可以在不经过自然人主动配合的情形下进行。据报道,在伦敦生活,一天会被摄像头拍下70次。此时,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的告知同意原则实际上难以落实。这就要求法律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
目前,北京、山西等地方政府已颁布规章,就公共安全图像信息采集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大背景下,无论从立法、执法还是司法的角度出发,都应当高度重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规范与保护。不仅应当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作出界定,还应当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处理等作出严格规范,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八、什么是生物识别信息?
是与自然人的身体、生理或行为特征有关的特定技术处理操作所产生的个人数据,它允许或确认对该自然人的明确识别。
比较典型的身体或生理生物识别技术的例子包括:面部识别、指纹验证、虹膜扫描、视网膜分析、语音识别以及耳廓识别。
而行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例子包括:键盘使用分析、手写签名分析、触摸屏和鼠标的使用模式、步态分析、凝视分析(眼球追踪)以及在电脑前上网和工作的行为习惯分析。
这大概是中欧两地的共识。但是两边的具体法律规制又略有不同。
九、哪些算生物识别信息?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十、生物识别包含哪些技术类型
生物识别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身份验证方式,通过人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对个体进行识别和认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生物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包含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声纹识别以及掌纹识别等。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一种最常见和最早期也是最广泛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每个人的指纹都是唯一的,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指纹识别通过识别指纹图案中的细节和特征来验证身份。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门禁系统、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的解锁和身份验证。
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是基于人眼虹膜的生物识别技术。虹膜是位于眼球的彩色环状组织,具有多个纹理和纹理分叉点,也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虹膜识别通过识别和匹配虹膜的纹理和结构来进行身份验证。虹膜识别技术被应用于银行、机场、边境检查等需要高安全性身份验证的场景。
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脸的生物识别技术,通过识别和比对个体的脸部特征和轮廓来进行身份验证。面部识别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的特征,如面部纹理、眼睛、鼻子、嘴巴等来进行识别。面部识别技术常用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手机解锁等场景。
声纹识别
声纹识别是一种基于个体声音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每个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频谱和波形特征,通过分析和比对声音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声纹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话银行、电话支付、语音助手等领域。
掌纹识别
掌纹识别是一种基于手掌纹理的生物识别技术。每个人的手掌纹理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纹理的形状、密度、分叉点等特征来识别。掌纹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支付终端等场景。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主要的生物识别技术,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技术在不断涌现和应用。例如,静脉识别、步态识别等技术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一些特殊场景,如金融领域、机场安检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生物识别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尽管生物识别技术在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个人隐私保护、误识率以及技术成本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时,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信息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
总之,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和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生物识别技术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的生物识别技术,对于我们应用和推广这些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将会更加普及,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