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教育扶贫目标是?
力争实现贫困地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
二、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学前教育机会显著增加,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阶段,继续教育参与率明显提升,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信息化实现新突破,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学业水平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效果充分显现。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困难群体、妇女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建成覆盖城乡、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人民群众高质量、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在高校建成一批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基地和新型智库,创新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促进培育新动能,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标准、监管、评价、督导、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更加完备有效。基本实现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格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十三五规划的目标?
十三五主要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四、十三五远景目标?
1、主要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3、强化结构升级支撑,提出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明确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等领域的重点任务。
4、强化民生改善支撑,提出实施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关爱行动计划等重大民生工程,明确教育、健康、就业、文化等领域发展重点。
5、补短板、促平衡、兜底线方面更加注重履行好政府职责,把实现全面脱贫、保就业稳定、保义务教育、保基本医疗、保基本养老、保民生底线等作为更好履行政府职责的着力点。
五、十三五奋斗目标?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六、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七、十三五的两个目标?
我国十三五规划的两个重大目标是:
1.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八、十三五的远景目标是哪些?
十三五的远景目标: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九、十三五完成了哪些目标?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5、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
6、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1.保持经济增长,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6.改革体制机制,
7.推动协调发展,
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9.保障和改善民生,
10.推进扶贫开发。
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