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孔子关于进谏的言论?

一、孔子关于进谏的言论? 《论语宪问篇》中。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注:犯:冒犯。指当面直言规劝。 这章经文的意思是: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孙子说:不能欺

一、孔子关于进谏的言论?

《论语宪问篇》中。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注:犯:冒犯。指当面直言规劝。

这章经文的意思是: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孙子说:不能欺骗君主,但可以当面直言规劝。

这章经文表明了孔子关于服侍君主的思想,即对君主一定要忠诚,做人要正直。侍奉君主不阿谀奉承,尊重事实,不去欺骗他。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哪怕会引发君主的愤怒,也应该犯言直谏,这是为人臣的本分。臣侍君以忠,在这章经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孔子关于善良的言论?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三、孔子关于报仇的言论?

对于杀父的仇人,做儿子的必须与他拼个死活,什么时候杀了他什么时候才算罢休。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武器,遇见就杀。对于杀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别国去,见即杀之。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

孔子说:“睡在草垫子上,枕着盾牌,不担任公职,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决心不和仇人并存于世。不论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即令是在市上或公门碰到了,拔出武器就和他拚命。”

子夏又问:“请问对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应该怎么办?”

孔子说:“不和仇人在同一国家担任公职。如果是奉君命出使而和仇人相遇,应当以君命为重,暂不与之决斗。”

子夏又问:“请问对杀害堂兄弟的仇人该怎么办?”

孔子说:“报仇的时候,自己不可带头。要让死者的子弟带头,自己手执武器随后协助。”

     也许有人会疑惑:怎么一定温良恭俭让的孔子,会如此主张复仇吗?不是讲“怨怨相报何时了”吗?这是佛教的思想。在儒家的义理中,复仇涉及到儒家修养的基础问题——孝道。

如果父母被人杀死,自己无动于衷的话,说明此人对父母的爱戴,并不是十分深切。而且古人讲父母就是子女的天,注疏曰:“彼杀己父,是杀己之天,故必报杀之,不可与共处于天下也。”

汉及其以前,若有父母及兄弟之仇,则可执兵而报之,律法不责也。概因礼必达乎天地之道,顺乎人情之理。故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而杀人者,即得仇家子弟来报仇,亦是天理得昭。故杀人者之兄弟、子弟不可再去寻仇。云:“怨怨而报何时了?”必是不知天地,人情之义。

但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父母之仇,是父母无故被人所害,而不是父母做恶事后,罪有所得之死。古人复仇,是非常讲究义理的。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而汉代所注重的学问,首推《春秋公羊传》。

所以,你今天是否才了解到“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句话竟然是孔子说的。

四、关于壮烈不朽的言论?

1、风流岁月,世事万物变化万千,但这里却有一个永垂不朽人,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永远不能忘却的英雄,即使他已经离开我们60周年了,但是他却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这个人就是雷锋同志。

2、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3、青春终将散场,唯独记忆永垂不朽。

4、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於我的那画面,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出处:《爱在西元前》

5、这个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我越来越看不清楚。但我也不想看太多,只想简单、纯真、朴实、真我地闲适走过。但老天不让。没有低贱的身份,唯有高贵的灵魂,只想保持一个宁静的自我。一直追求永恒,但这个世界没有永垂不朽的东西。是活在当下?还是沧海一声笑地豪迈放弃?要想活得超凡,就必须有超群的气血支撑。

6、有时候,一个人的时候,会想起以前的那些故事。现在的你,在哪里?还好吗?若多年以后,再次遇见,那一句“好吗”会不会哽咽了喉咙。我知道,花开花会谢,我也不想有什么永垂不朽。可是,我还是想找到那时的你,说一句对不起,然后,如果可以的话,让那故事继续。

7、时光会老,青春也不是永垂不朽,可是有你的日子是那么的安好

8、张老师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的生命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夺去了,但他那永垂不朽的精神仍在鼓舞着我们。

9、人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人是要死的,谁也活不了几百岁,但是他的事业定会永垂不朽。

五、论语关于诚信的言论?

1.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胜信而泄泄焉,不知其所以然。”

3. 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求道不求富。”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子曰:“君子喻于事,小人喻于人。”

7.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8.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9.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0.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1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4.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 子曰:“君子不器。”

17. 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8.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9. 子曰:“君子坦然而不失其臣,小人莫托而不得其志。”

2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六、关于表示描述言论的成语有哪些?

直入主题,描述言论的成语:

不刊之论、别有用心、信口雌黄、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大言炎炎、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奉为圭臬、哗众取宠、荒诞不经、枯竹空言、奇谈怪论、高谈阔论、曲高和寡、拾人牙慧、危言耸听、言必有物、长篇大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供参考。

七、关于孔子言论启示的标题?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派[J].文史哲,1957,(5).

孔子政治上的保守立场和哲学上的唯心主义[N].北京日报,1961-07-27.

怎样分析孔子的哲学思想[J].教学与研究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J].学术月刊,1962,(9).

.论孔子中庸及其变革思想的实质[J].学术月刊,1963,(11).

孔子哲学思想分析[J].中华文史论丛,1979,(1).

关于孔子的几个问题[J].中华文史论丛,1979,(1).

五千年前的和谐理念——孔子思想研究 这是我个人想的。

八、法律关于言论自由的

法律关于言论自由的制约与保护

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尽管言论自由是被普遍认可和保护的权利,但它也受到法律的一定制约。法律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和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界定的言论自由的范围

法律对言论自由所包含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明确界定。根据法律规定,言论自由包括了对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权利。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言论自由来表达对权力的监督、社会问题的批评以及个人意见的表达。

然而,言论自由并非无限制的。法律明确规定了某些言论不能享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比如诽谤、虚假宣传、煽动暴力等。这些限制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设定的。

2. 法律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

虽然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侵犯他人的权益或煽动暴力。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法律对于言论自由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首先,法律禁止人们发布诽谤和造谣的言论。在言论自由的边界中,诽谤和造谣是被严格禁止的,因为它们可能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法律对于这类言论的处罚力度也相应增强,以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

其次,法律限制人们煽动暴力或仇恨的言论。尽管言论自由赋予了人们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但人们不能利用这个权利去煽动暴力或仇恨。这些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构成威胁,因此法律对于此类言论采取了限制措施。

最后,法律也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言论进行了限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涉及恐怖主义、颠覆国家政权等,法律会限制人们对此类话题的自由表达。这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避免可能产生的危险和问题。

3. 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言论自由的保护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法律确保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受到不合理的干预和打压。

首先,法律保障人们的言论不受政府的过度干预。政府力量在限制言论自由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以及合理和正当的目的。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对言论自由行使权力的限制和程序,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干扰人们的言论自由。

其次,法律保护人们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包括对政府、社会问题以及其他议题的批评和质疑。法律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也涵盖了非主流意见和少数人观点的表达。

最后,法律确保人们的言论不受到不合理的打压和报复。在法律框架下,人们享有言论自由所带来的权利,并且不应该受到因言论观点而受到的不合理报复和打压。法律对于此类行为的惩处力度越来越严厉,以维护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利。

综上所述,法律对言论自由进行了一定的制约和保护。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但也不能被滥用。法律通过明确定义言论自由的范围、限制和保护,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障了人们的合法权利。

九、马斯克关于创新的言论?

埃隆·马斯克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他在创新领域有很多著名的言论。以下是一些马斯克关于创新的经典言论:

1. “如果你的计划目标不超出你的能力范围,那么你的计划太小了。”

2. “优秀的创新者需要有两个品质:他们必须是梦想家,又必须是现实主义者。”

3.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相信我们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只要我们足够努力。”

4. “你应该对创新和设计感到疯狂,但同时你也必须要有一些理性和实用性。”

5. “创新就是不断尝试和学习,你必须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6. “你可以有天马行空的创意,但在将其变为现实之前,你需要想清楚能否经济可行。”

7. “排除决定这个世界的正式规则。如果你假设这些规则是真实的,你将花费你的一生去劳作来变得符合它们。”

这些言论展示了马斯克对创新和进取心的追求,他的冒险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激励着全世界更多的人去探索未知、突破自我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十、《道德经》中关于“水”的言论有哪些?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混兮其若浊。

意思是: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第三十二章: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意思是:“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第三十九章:

谷无以盈将恐竭

意思是: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意思是: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意思是: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注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意思是: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