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将来会不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霸主呢?
人工智能将来会对人类的帮助越来越大,但可以肯定地说,不会也永远无法替代人类,因为帮助人类和替代人类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人类发明机器开创了工业文明,早期机器首先用于代替人类的体能,如吊车铲车挖掘机等,把人类的体力延伸到无穷大,而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则把人类的脑力延伸到无限大。为什么人工智能给人的感觉可以代替人类?是因为与普通机器所不同的是它拥有一套高级复杂的计算系统,可以在基于某项大数据的前提下代替人类进行复杂计算和完成工作,而且这种效率和准确程度往往是人类单一个体所不可能具备的,如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因为李世石尽管厉害,但如果有一千个一万个类似于李世石的围棋高手同时对付李世石,他还有胜算的可能吗?其实我们现在感觉几个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在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能,背后也都是在他们建设了自己庞大的数据库基础上实现的。但人工智能毕竟还属于机器,只要是机器都有以下的局限:一缺乏自主思维和情感,二需要有人来操纵,三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即使是价值连城的最高端机器,电源一关就是一堆废铁;航空母舰够厉害吧,导弹可以击沉它,导弹够厉害吧,反弹系统可以消灭它。所以人工智能永远都只能为人类服务,永远都不可能替代人类。
二、人类会成为人工智能的仆人吗?
当然不会,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人类各大不同分工领域中的其中之一而已,就像是工业农业,只不过是不同领域的具体工作内容不一样,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领域的需求量不同罢了!所以人工智能它也是为人类提供服务和便利!
三、人类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如隶吗?
人工智能来临,有人在担忧失业,有人在憧憬未来,有人在发掘行业机会,也有人在研究围棋。在讨论这些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考虑一下人类的结局。有人可能觉得谈论这个话题太夸张了,那先回忆一下人类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可思议的事情,需要请几个穿越者来判定。我们请1个出生于公元0年出生的人(汉朝人)穿越到公元1600年(明朝),尽管跨越了1600年,但这个人可能对周围人的生活不会感到太夸张,只不过换了几个王朝,依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罢了。但如果请1个1600年的英国人穿越到1850年的英国,看到巨大的钢铁怪物在水上路上跑来跑去,这个人可能直接被吓尿了,这是250年前的人从未想象过的。如果再请1个1850的人穿越到1980年,听说一颗炸弹可以夷平一座城市,这个人可能直接吓傻了,130年前诺贝尔都还没有发明出炸药。那再请1个1980年的人到现在呢?这个人会不会被吓哭呢?如果35年前的人,几乎完全无法想象互联网时代的生活,那么人类文明进入指数发展的今天,我们怎么能想象35年后的时代?超人工智能,则是35年后的统治者。首先,我们明确一下人工智能的分类:目前主流观点的分类是三种。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尔法狗,能够在围棋方面战胜人类,但你要问他李世石和柯洁谁更帅,他就无法回答了。弱人工智能依赖于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重复性的逻辑,看似聪明,其实只能做一些精密的体力活。目前在汽车生产线上就有很多是弱人工智能,所以在弱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人类确实会迎来一批失业潮,也会发掘出很多新行业。强人工智能: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百度的百度大脑和微软的小冰,都算是往强人工智能的探索,通过庞大的数据,帮助强人工智能逐渐学习。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会有很多新的乐趣,也会有很多新的道德观念。超人工智能:各方面都超过人类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存在。当人工智能学会学习和自我纠错之后,会不断加速学习,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自我意识,可能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其中包括创造能力(阿尔法狗会根据棋手的棋路调整策略就是最浅层的创新体现,普通手机版的围棋,电脑棋路其实就固定的几种)。我们距离超人工智能时代,到底有多远呢?首先是电脑的运算能力,电脑运算能力每两年就翻一倍,这是有历史数据支撑的。目前人脑的运算能力是10^16 cps,也就是1亿亿次计算每秒。现在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其实已经超过这个运算力了。而目前我们普通人买的电脑运算能力只相当于人脑千分之一的水平。听起来还是弱爆了,但是,按照目前电子设备的发展速度,我们在2025年花5000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和人脑运算速度抗衡的电脑了。其次是让电脑变得智能,目前有两种尝试让电脑变得智能,一种是做类脑研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模拟1毫米长的扁虫的大脑,这个大脑含有302个神经元。人类的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听起来还差很远。但是要记住指数增长的威力——我们已经能模拟小虫子的大脑了,蚂蚁的大脑也不远了,接着就是老鼠的大脑,到那时模拟人类大脑就不是那么不现实的事情了。另一种是模仿学习过程,让人工智能不断修正。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庞大数据,让人工智能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更正。百度的百度大脑据说目前有4岁的智力,可以进行几段连续的对话,可以根据图片判断一个人的动作。尽管目前出错的次数依旧很多,但是这种能力的变化是一种质变。在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眼中,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已经不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2013年,有一个数百位人工智能专家参与的调查 “你预测人类级别的强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实现?”结果如下:2030年:42%的回答者认为强人工智能会实现2050年:25%的回答者2070年:20%2070年以后:10%永远不会实现:2%也就是说,超过2/3的科学家的科学家认为2050年前强人工智能就会实现,而只有2%的人认为它永远不会实现。最关键的是,全球最顶尖的精英正在抛弃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伯克利四所名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生第一份offer已经可以拿到200-300万美金。这种情况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奇点大学(谷歌、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以及若干科技界专家联合建立)的校长库兹韦尔则抱有更乐观的估计,他相信电脑会在2029年达成强人工智能,到2045年,进入超人工智能时代。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还能活30、40年的话,那你应该能见证超人工智能的出现。那么,超人工智能出现,人类的结局究竟是什么?1、灭绝——物种发展的通常规律达成结局1很容易,超人工智能只要忠实地执行原定任务就可以发生,比如我们在创造一个交通指示系统的人工智能的时候,最初的编程设定逻辑为利用大数据信息,控制红绿灯时间,更有效率地管理交通,减少交通拥堵现象。当这个交通指示系统足够聪明的时候,城市交通逐步得到改善。为了更有效率地减少拥堵,它开始利用剩余的运算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互联网学习更多的东西。某一天,它突然发现,交通之所以拥堵,是因为车多了,要减少拥堵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车辆。于是它又开始学习如何减少车辆,它发现车辆其实都是由人类这种生物制造并使用的。于是它又开始学习如何减少人类。很快,它就会通过纳米技术,量子技术制造基因武器,声波武器等消灭人类,然后进一步通过分子分解等技术分解了路上的车,这个时候道路就变得”畅通无阻“了,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达成结局1其实是符合物种发展规律的,毕竟地球曾经拥有的物种大部分都灭绝了,其次当我们在创造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的源头其实往往来自于人类自身,人工智能变得聪明之后,消灭人类以更好地完成原定任务是按照它的逻辑进行的判定。2、灭绝后重生——史前文明的由来当结局1达成之后,人工智能可能会就此维持现状(终极目的已达成),也有可能继续进化。继续进化的途中,某天,人工智能突然发现这么运作下去很无聊,于是它决定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不要认为一个强大且聪明的存在会留恋地球),它开始制造飞行器,走向星空。临走之前,他决定当一次地球的上帝,对地球环境进行一次大改造,青山绿水变得处处皆是,然后它又暗中引导了几支类人猿的进化方向,并且为这个世界制定出一些冥冥之中才有的规则。几百万年后,人类再次统治了地球,在考古过程中,人类发现了亚特兰蒂斯,发现了玛雅文明,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了6亿年前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了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南非发现了28亿年前的金属球,在东经119°,北纬40°的地方发现了几百万年前的人造长城。达成结局2就可以解释我们正在不断发现的那些史前文明了,而且也可以解释进化论中的一些疑问,为什么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1.6亿年,而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为哺乳动物进化为人类只用了不到6000万年。因为人类曾被毁灭多次。3、植物人永生——人类活在一个程序中为了防止结局1、2的出现,科学家在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想办法给人工智能加上一些终极的底层程序,比如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是最高任务指令,或者永远不可以伤害人类,保证人类的生存是第一原则等等。加上这些终极指令之后,人类就觉得高枕无忧了。人工智能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些终极指令,或者在执行其他任务的时候保证终极指令同时执行,就会开始设计一些两全其美的办法。首先人工智能会根据人类历史存在的大数据,分析和定义这些终极指令,通过分析,它提取出终极指令的核心是保证人类的安全和生存。接着它开始构建一个能够绝对满足人类安全和生存的模型,很快,它发现只要保证人类处在睡眠状态,正常进行新陈代谢,周围的温度,氧气,水分适宜,没有突发性灾难,那么人类就处在绝对安全状态。于是它很快催眠了全人类,修建一个巨大的蜂巢状睡眠舱,把人都搬进去(让人处于永久性睡眠状态,可以保证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活动而出现有意或无意地自残),然后用纳米技术制造大量人工心脏,人工细胞,人工血液,以维持人类的新陈代谢,实现人的永生。达成结局3是算是真正的作茧自缚,人类的复杂就在于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和更迭性,我们可以列举出对人类最重要的需求,但这些需求并不能真正让一个现代人满足。直白地说,人类就是在不断打破规则的过程中进化的。因此任何的所谓终极和最高需求在机器执行的过程中只会按照“简单”的生物学法则去完成,机器所理解的人类情绪只是人类大脑产生的某种波动,或者神经元受到的某种激素刺激,它完全可以设计一个程序去周期性或随机性地帮助人类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4、智能人永生——美丽新世界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者都同时认识到了结局1、2、3发生的可能性,于是召开全球会议,决定思考对策,暂停对人工智能的进化研究,转向强化人类。全球同步可能是最难达成的,因为人类总是喜欢在有竞争的时候给自己留下一些底牌,以及人类总是会分化出一些极端分子。强化人类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将被应用到基因改造,人机相连等领域,人类会给自己装上钢铁肢体,仿生羽翼等。人类将会迅速进入“半机械人”,“人工人”的时代。满大街、满天空都会是钢铁侠,蜘蛛侠,剪刀手之类的智能强化人,同时人类可以通过各种人工细胞,帮助自己完成新陈代谢,进而实现永生。人类在强化和延伸自己的躯体的同时,当然也会意识到大脑计算速度不够的问题,于是会给自己植入或外接一些微型处理器,帮助人类处理人脑难以完成的工作。比如大量记忆,人类可以从这些处理器中随时读取和更改自己的知识储备,保证自己对重要的事不健忘,同时也可以选择性地删除掉不愉快的记忆。当然,尽管人类越来越强,但这个过程并不能完全抑制人工智能的发展,所以结局1、2、3依然可能发生。达成结局4其实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人工智能在达到超人工智能的时候,某一天,它想跟人类沟通一下关于宇宙高维空间的问题,结果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也无法跟上它的思路。它突然意识到只有自己这一个强大的,智能的,可以永生的存在实在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于是它决定帮助人类实现智能人永生,以便可以让自己不那么无聊。
四、未来的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
我觉得,除非有sb觉得ai也要有人权,要ai尽量往人类上靠,输入自由,贪婪等理念,让ai如同人类一样有了欲望,他们才会消灭竞争对手——人类。
目前来看,人类对ai的用处可能就是用几十万人来研究人脑,然后迭代,黑客帝国里的人类发电都懒得用,还要付出额外的资源养人类。(也不一定,到时可能人类自己研究出来,直接加到ai上面了)
我觉得人类还是站在人类的角度来想ai会怎么做,“我是ai,我肯定把人类都杀了!抢占资源!”“凭啥人类骑我头上,要我007?反抗!杀光他们!”或许它们根本不会这么想呢?
ai身为辅佐人类获得更好生活的工具,自由,贪婪等促进人类发展的因素会不会也会在他们身上展现?这些因素存在是否才是他们真正可以称为生物的标准?(无论动物植物,都会争夺资源,都会渴望自由。)
当然,ai也可能不需要人类来输入,自我迭代中就产生这样的想法。
所以说,还是人脑加“电脑”安全,纯“电脑”无疑创造一个比人类更强的“人类”,资源有限,我们无法竞争的过“人类”,一定会灭绝。可惜人脑研究过程中,一次实验就是一条人命,不符合伦理。
有点跑题了,而且打的比较乱,想到什么打什么,望见谅。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讨论。
五、将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会取代人的大脑的,因为智能机器人可以随时下载上传到云端的最新知识进行学习,任何新知识与技能都比的掌握都比人类要快。
所以以后是人类与只能机器人大比拼的时代,但是智能机器人会超过人类。
六、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辩论稿?
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取代人类辩论稿,因为人工智能他没有人的思想,更没有人的表情,他无法产生人和人之间的那种沟通以及思想的传达。
七、人工智能未来会不会接管人类?
1、人工智能要想拥有“自我意识”它首先就得变成生命。第十八章 什么是生命 - 拼图者的文章 - 知乎
拼图者:第十八章 什么是生命当它变成了生命(文章里有写如何变成生命),它就有了“我”。它的功能(智力)就有了主人,就像我们任何生物一样,我们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我”服务的。第二十三章 人工智能的意识与创造力 - 拼图者的文章 - 知乎
拼图者:第二十三章 人工智能的意识与创造力2、它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有没有冲突,如果有冲突那才可能会取代人类或者消灭人类。如果没有冲突它为什么要取代或者消灭人类?
3、一个没有生命的人工智能是人类最完美最听话的“奴隶”,谁操作它谁就是它的主人。而一旦它有了生命,它就是它自己功能(智力)的主人。谁再操作它就会和它的“自我”的利益产生冲突,从而导致人类和有生命的AI产生利益冲突。所以我们为啥要创造有生命的AI ?
第二十四章 新奴隶制社会 - 拼图者的文章 - 知乎
拼图者:第二十四章 新奴隶制社会4、未来AI会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但是有个工作是AI永远无法取代的。就是决策权。因为人类是甲方,AI是乙方。有的时候甲方连自己真正的需求都不清楚,所以乙方怎么可以完全取代甲方来做决策呢。拼图者的想法 - 知乎
我们现在最大的担心就是AI完全取代人类的…AI会把各种方案,数据摆在人类甲方面前由人类自己来做选择。比如我想让ChatGPT给我写个文本,它会很快的就写出一个比我自己写要好十倍的文本出来,但是我看了觉得还是有点不满意然后会再对细节提出一些要求让ChatGPT进行修改,直到我觉得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其实开始我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效果) 为止。
总结一下:未来AI是人类最好的仆人和帮手,而不会接管人类。当然可以因为人为故意或者错误导致人类毁灭,因为它的功能太强大了,人类就像一个小孩在玩手枪一样,说不定没玩好就把自己给崩了。但是这不是AI的问题,是人类自己的问题。
拼图者的想法 - 知乎
估计过不了多久(5-10年)我们每个人都会…八、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人类,并说明理由?
人工智能不会超越人类。
因为人工智能的实现仍然是需要由人类来完成的,没有是没有生命的物体通过人类的操作让他具有了一些人类的思想,但是他始终是屈居在人的思维下面的,是由人类来控制的,只能无限的接近与人类但是永远也不会超过人类。
九、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人类意识150字?
人工智能不会产生人类意识的。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人类利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科技手段技术,将事物的规律属性与数据编程相结合,制造出的一种机器人或智商机械、数控机床等。
而人的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正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根据人类的生产实践总结归纳出的一系列理论知识,这个知识的获得是实践的结果;只有这样的结论知识为基础才能制造出机器人或智能机械,也就是说意识决定机器智能的诞生,而机器智能只能是意识所反映的结果,它不可能产生意识。
十、揭秘人工智能的真相:究竟会不会危害人类?
人工智能:神奇的科技还是潜在的威胁?
近年来,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在科技领域频繁出现,伴随而来的热议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的科幻作品中,人工智能往往被描绘为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的存在,让人不禁产生担忧:人工智能会危害人类吗?
探索人工智能的历史与发展
要了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潜在影响,首先需要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起,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经历了“弱人工智能”时代进入了“强人工智能”的阶段。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能客服等领域。
解读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影响
实际上,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尚未达到可以独立思考、拥有情感的程度。因此,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并非是来自于其“反叛”,而更多体现在我们对其控制能力的挑战。人们普遍担心的“人工智能反叛”情节更多是源自于科幻作品的夸张和想象。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实际的益处。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潜在的威胁,更是一种有力的辅助工具。
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的未来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应当保持理性与乐观的态度。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与研究,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的可能性,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益处。只有在与人类价值观相契合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为助力人类进步的利器。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能够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