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认的电影之父?
被公认的电影之父是路易斯•卢米埃尔。他出生于1864年10月5日,逝世于1948年6月6日,出生于法国,是一名电影发明家,导演,制片人。路易斯•卢米埃尔为人类电影事业的进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和兄弟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摄影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
二、世界公认水稻之父?
世界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三、世界公认的潜艇之父是?
科尼利厄斯范德雷贝尔
1620年,荷兰工程师科尼利厄斯范德雷贝尔制造出历史上第一艘成功的潜艇,被后世称为“潜艇之父”。
他的潜艇是一艘密封装甲船,有12名水手划桨驱动,曾多次在英国泰晤士河上潜入5米多深水中。
1654年,法国人路易斯德森设计了20多米长的“鹿特丹船”,是第一艘以水下作战为目的的船只。其作战模式是悄悄靠近,然后在敌船上炸个大洞。路易斯德森号称它的潜艇能一天穿越英吉利海峡,击沉一百艘船。
此后一百多年中,人们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潜水器,有的像大箱子,有的像圆球,但总体没什么突破。
1720年,俄国人尼科诺夫为彼得大帝建造了第一艘军用潜艇,艇前端有一个喷火装置,可以喷出火焰烧毁敌方船只。
18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为潜艇发展注入新推力。大卫布什内尔研制出“海龟”潜艇,像一个大圆球,用手摇螺旋桨推进。1776年9月7日,美国士兵埃兹拉李驾驶它袭击纽约港内的一艘英国军舰,可惜未能成功。
80多年后,美国南北战争,双方对海港展开激烈争夺。1864年,HL·亨利制造出“亨利”号潜艇,意在帮助南军打破北军封锁。13名船员驾驶潜艇接近北军“胡萨托尼克”号炮舰,用长杆鱼雷撞击它。猛烈爆炸炸碎了船壳,炮舰很快沉入水中。“亨利”号成了第一艘击沉水面战舰的潜艇,从此揭开水下战争的序幕。
整个19世纪,世界各地的天才发明家和爱好者们,对潜艇投入极大热情,各种试验不断进行。著名的发明家有瑞典诺登费尔特、德国鲍尔、爱尔兰约翰·霍兰等人。
1864年,第一艘机器推进潜艇“潜水员”在法国诞生,由一台往复式发动机驱动,速度、操作性都不好。
1866年,美国德裔工程师克劳赫制造的潜艇,在巴拿马海岸下潜了31米,比以往任何潜艇更深。其中的很多技术,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而现代潜艇的开拓者,是出生在爱尔兰,后移居美国的工程师约翰·菲利普霍兰。他第一个将电动机、电池、内燃机三种技术结合起来。
从1878年1号艇开始不断改进,霍兰在1897年制造出以汽油机+蓄电池作动力的传奇潜艇——“霍兰6号”。此潜艇被公认为是现代潜艇的鼻祖,霍兰也被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
四、世界公认的潜艇之父是谁?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市(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汉族,潮汕籍,客家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五、国际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世界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六、人工智能控制之父?
人工智能之父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艾伦·麦席森·图灵、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西摩尔·帕普特,具体贡献:
1、艾伦·麦席森·图灵。
图灵奠定了人工智能的逻辑,并且提出了图灵测试,计算机在5分钟之内回答的问题中,超过百分之三十被认为是人类做出的解答,让人工智能初步得到人们的认可。
2、约翰.麦卡锡。
将批处理方式改进成了能够同时允许多人使用的分时方式。
3、马文·明斯基。
发明了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也是最早的能够模拟人类的机器人。
4、西摩尔·帕普特。
将儿童和人工智能以非常有趣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从这里开始,科技与教育开始融合,对后来的教育影响非常大。
七、国际公认计算机之父?
提到“计算机之父”,大部分人想起的一定是阿兰·图灵,如果再拓展一些,冯·诺依曼、查尔斯·巴贝奇可能也会入围。然而如果你在谷歌或者必应,用英文搜索"father of computer" ,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他,Charles Babbage KH。这位看起来很有范的英国绅士——查尔斯·巴贝奇,大众并不太熟悉的名字。
他耗尽了可以制造两架军舰、22台蒸汽火车头的经费,外加银行家父亲留下的全部身家,穷极一生,也没能制造出任何一台他所描述的机器。然而,那些超前了至少一个世纪的设想,被誉为现代计算机的先驱,代表了机械智能的最高水平,他也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八、人工智能支付之父?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以他名字命名的图灵奖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他提出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二战中他协助军方破解了德国密码系统Enigma,助盟军取得胜利。
九、人工智能之父是?
是英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认知科学家乔治·梅耶尔(George Edward Mayer)。他于195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著名论文“机器智能”,倡导“以让计算机表现出智能行为为目标,对计算机要求具有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内在推理能力等特性”。
他的论文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机器智能发展风潮,从而使他被公认为人工智能之父。
十、人工智能之父指的是?
工业与科学革命的时代,美国思想家、计算机科学家阿兰·图灵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了自己的著作「逻辑基础论」,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计算机可以完成智力任务的论断,从而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1960年,阿兰·图灵把他的想法和理论抽象化了,推出了“图灵测试”,成为计算机智能识别度量衡的标准。十多年之后,他不幸离世,但他为人工智能贡献的无比艰辛和智慧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