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钠的发现史?

一、钠的发现史? 在19世纪初,伏特(Volta A.G. 1745—1827,意)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 H. 1778—1829)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

一、钠的发现史?

在19世纪初,伏特(Volta A.G. 1745—1827,意)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 H. 1778—1829)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他希望利用电池将苛性钾分解为氧气和一种未知的“基”,因为当时化学家们认为苛性碱也是氧化物。它先用苛性钾的饱和溶液实验,所得的结果却和电解水一样,只得到氢气和氧气。后来他改变实验方法,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在阴极上出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一些小珠立即燃烧并发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另一些小珠不燃烧,只是表面变暗,覆盖着一层白膜。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跃,发出刺刺的声音。就这样,戴维在1807年10月6日发现了金属钾,几天之后,他又从电解苛性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戴维将钾和钠分别命名为Potassium和Sodium,因为钾是从草木灰(Potash),钠是从天然碱——苏打(Soda)中得到的,它们至今保留在英文中。钾和钠的化学符号K,Na分别来自它们的拉丁文名称Kalium和Natrium。

二、细菌的发现史?

1.安东尼·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他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

2.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3.不管是出生卑微的人,还是出生富裕的人,只要勤于探索,都能有所发现。

三、东营的发现史?

东营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东营市市名原为村名,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即以"东营"为名。11月10日国务院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召开,东营市正式挂牌成立。

四、锰的发现史?

锰最早是在 1774 年被瑞典化学家甘恩从软锰矿中分离出来的。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当时甘恩将软锰矿和木炭混合加热,得到了一种黑色的粉末,他认为这种粉末是一种新的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锰”。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甘恩并没有能够制备出纯净的锰金属。直到 1824 年,德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才首次制备出了纯净的锰金属。

锰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锰可以用于制造钢铁、电池、化肥、催化剂等产品。

五、黑洞发现史?

在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发现了黑洞,他通过计算得到: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就会产生一个界面,任何物质一旦进入就无法逃脱。对这种天体,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将它命名为黑洞。

黑洞看不见摸不着,但科学家可通过黑洞区强大的X射线源进行探索的。虽然黑洞不能发光,但它引力极大,其周围的物质都会被它吞噬,然后发射出强大的X射线。而通过对X射线源的搜索观测,科学家就可找到黑洞的踪迹。

201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史以来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8亿倍。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宇宙最大的恒星——r136a1,其质量也只是太阳的265-315倍,这足以说明黑洞质量大!

六、代糖的发现史?

第一代人工代糖“糖精”诞生并于1884 年推向市场,此后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人工代糖相继问世上市。

七、兰德金矿发现史?

南非兰德金矿区是在1866年被发现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区,距今已经有152年。

自从被发现后,兰德金矿不久就投入了开采,目前已经开出黄金达3.5万吨,现在仍然有1.8万吨的剩余储量,占全世界黄金总储量的52%,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区,好像取之不尽一样。兰德金矿的总储量高达5.3万吨,每一个含矿层有100多米,共有200多个含矿层,目前已经开的矿层深度达到了近400米,这里的黄金储量到底多庞大,大家可以想象出来吗?如今这个金矿不仅是一个矿区了,竟然还有世界各地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游览,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景点了

八、微观粒子的发现史?

1. 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认识到若将物质无限地分下去,小到不能切割为止,这最小部分就被称为“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根据其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提出了“原子学说”。

3.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根据实验研究提出了“分子假说”。

4.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称为“电子”。

5.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占很小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并带有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6. 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由此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8. 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μ介子、π介子、?转介子、?撰超子、?撞超子等四百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一个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九、简述叶绿素发现的科学史?

“叶绿素”探索的故事要从1818年开始,法国药剂师、化学家彼里蒂埃和卡万图,首次发现叶绿素,并分别将其命名为“叶绿素”但没有确定它们是什么物质

直到1915年,德国科学家威尔施泰特,终于捕捉到了“叶绿素”破击叶绿素结构研究,进入实质性进展。在这之前有很多科学家也在研究,英国化学教授辛克,他认为“叶绿素”是一种混合物,不是纯净的化合物。

1906年到1913年间,德国化学家威尔斯塔特和他的助手斯托尔明确指出“叶绿素”不是单一均匀的物质。他利用了俄罗斯植物学家,茨维特创造的色层分离法,分离了“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原子。

并成功应用于二战期间,美国军医将“叶绿素”与“青霉素”协同作用与伤员救治,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但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叶绿素”的方法。

1930时候,德国科学家汉斯.费歇尔,破解了“叶绿素”的分子结构,发现“叶绿素”分子结构与人体的红血球分子,结构上很相似,制造成了“人造血红素”。

直到1935年,欧洲化学家理查德发现“叶绿素”是绿色血液,和人体血液似乎是化学结构上的双胞胎。从此开启了“叶绿素”与人体血红细胞深一步的研究。

关键在1937年这段时间里,瑞士科学家卡勒,发现了植物里的天然色素,这一发现在19世纪40年代,让“叶绿素”作为色素原料,开始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工业领域,而且大多数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自从1961年,卡尔文,揭示了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后,美国科学家伍德沃德于1965年,成功合成了“叶绿素”,科研人员正式开始“叶绿素”研究。历经4年,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正式宣告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就是“叶绿素”。

1988年,德国科学家戴森霍弗、胡贝尔、米歇尔测定出“叶绿素”能够防治重大疾病,但还缺少人体排除毒素之类的辅助配合。但在1997年的时候,科学家博耶、沃克和斯科,研究出了ATP合成酶,为输出毒物、代谢废物,提供了条件。

但“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对光、温度和pH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人们对有效的保存方法一直在进行研究。

十、江西相山铀矿的发现史?

江西相山铀矿的发现可追溯到大约60年前,当时中国核工业部门展开了广泛的矿产调查工作。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终于在江西相山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铀矿资源。这一发现对中国的核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源的进一步勘探,相山铀矿的规模和价值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开发。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