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治理口号?
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生命宝贵,安全第一。
2.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3. 安全是幸福的保障,治理隐患保障安全。
4. 安全创造幸福,疏忽带来痛苦。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
5. 安全在你脚下,安全在你手中。
安全伴着幸福,安全创造财富。
6. 安全、舒适、长寿是当代人民的追求。
重视安全、关心安全、为安全献力。
7. 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
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8.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树立企业安全形象。
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安全文明生产。
9. 为了您全家幸福,请注意安全生产。
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处处时时注意安全。
10. 安全是关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大事。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11. 反违章、除隐患、保安全、促生产。
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12. 君行万里,一路平安。
遵规守纪,防微杜渐。
13. 严格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治理事故隐患,监督危险作业。
14.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养成遵章守纪美德。
宣传安全文化知识,推动安全文明生产。
15. 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劳动者的义务和职责。
16.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17. 加强劳动人员保护工作就是保护生产力。
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18. 安全生产“五同时”,各级领导要落实。
全国人民奔小康,安全文明第一桩。
19. 安全与减灾关系到全民的幸福和安宁。
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
二、数据治理流程?
1. 制定数据治理策略和规范:确定组织的数据治理目标,制定数据使用和保护的规范。
2. 确定数据所有权和责任: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和责任,制定数据访问和共享政策。
3. 确认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计划。
4. 管理数据存储和备份:确定数据存储和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确定数据访问和共享规则:制定数据访问和共享规则,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6. 监控和审计数据使用:监控数据使用情况,确保数据使用符合规范和政策,制定数据审计计划。
7. 更新数据治理策略和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数据治理策略和规范,确保数据治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8. 培训和沟通:为组织成员提供数据治理培训,保证组织成员理解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三、数据治理与数据清洗区别?
大数据建设中会出现数据混乱、数据重复、数据缺失等问题,就需要对非标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数据治理与数据清洗,常常把数据治理和数据清洗搞混,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分:
一、概念不同
数据治理主要是宏观上对数据管理,由国家或行业制定制度,更具有稳定性。数据清洗是数据在指定数据规则对混乱数据进行清洗,规则由自己设定,数据清洗主要是微观上对数据的清洗、标准化的过程
二、处理方式
数据治理由各种行业制度,
三、角色方面
数据治理属于顶层设定、具有权威性,数据清洗由需要部门提出的,随意性比较强。
四、数据治理价值意义?
数据治理价值的意义:
1、降低业务运营成本
有效的数据治理能够降低企业IT和业务运营成本。
一致性的数据环境让系统应用集成、数据清理变得更加自动化,减少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标准化的数据定义让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保持顺畅,降低由于数据不标准、定义不明确引发的各种沟通成本。
2、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有效的数据治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高质量的数据环境和高效的数据服务让企业员工可以方便、及时地查询到所需的数据,然后即可展开自己的工作,而无须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汇报等,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改善数据质量
有效的数据治理对企业数据质量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数据质量的提升本就是数据治理的核心目的之一。
高质量的数据有利于提升应用集成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数据分析的可信度,改善的数据质量意味着改善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4、控制数据风险
有效的数据治理有利于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投融资的风险控制。
良好的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公共领域的风险,如食品的来源风险、食品成分、制作方式等。
企业拥有可靠的数据就意味着拥有了更好的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
5、增强数据安全
有效的数据治理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防护、敏感数据保护和数据的合规使用。
通过数据梳理识别敏感数据,再通过实施相应的数据安全处理技术,例如数据加密/解密、数据脱敏/脱密、数据安全传输、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分级授权等手段,实现数据的安全防护和使用合规。
6、赋能管理决策
有效的数据治理有利于提升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改善决策水平。
良好的决策是基于经验和事实的,不可靠的数据就意味着不可靠的决策。
通过数据治理对企业数据收集、融合、清洗、处理等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持续输出高质量数据,从而制定出更好的决策和提供一流的客户体验,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创新。
五、数据治理规则配置?
数据治理包括数据质量探查、数据清洗、数据脱敏等,这几个动作实际上都是针对表数据的判断或转换,为了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将其抽象为规则,通过Java Script等形式允许用户自定义扩展。
其中,数据质量探查规则:判断字段值是否符合相关规则,包括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等;
数据清洗规则: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处理,它是数据质量探查和数据处理的组合规则,先用探查规则检查数据,对于有问题的可以用清洗规则处理。问题处理可以有多种动作,包括纠正问题、标注问题及等级、忽略问题等
数据脱敏规则:对隐私数据做特定的处理,比如,加密、字段遮盖等。
上述这几个规则,均可以支持用户按照规范自己扩展,比如,Java Script脚本,其中,扩展函数的入参丰富程度决定了扩展能力的范围,尽量要将要处理的当前字段值及其元数据,甚至当前处理的行数据及元数据,都要做为入参传递,从而扩展函数能支持大部分的数据检查和处理功能。
六、数据治理体系框架?
业务驱动因素决定了在数据治理策略中需要仔细控制哪些数据(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例如,医疗保健提供者的业务驱动因素之一可能是确保与患者相关的数据的隐私,要求在数据流经企业时对其进行安全管理,以确保符合相关政府和行业法规。这些要求通知提供者的数据治理策略,成为其数据治理框架的基础。
精心规划的数据治理框架涵盖战略、战术和运营角色和职责。它可确保数据在企业内受到信任、记录良好且易于查找,并确保其安全、合规和保密。
该框架提供的一些最重要的好处包括:
· 一致的数据视图和业务术语表,同时为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提供适当的灵活性
· 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计划
· 了解与关键实体相关的所有数据位置的高级能力,使数据资产可用且更容易与业务成果联系起来
· 为关键业务实体提供“单一版本真相”的框架
· 满足政府法规和行业要求的平台
· 可在整个企业中应用的数据和数据管理的明确定义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
· 易于访问且保持安全、合规和机密的数据
七、数据治理价值体现?
数据治理的价值体系包括:
· 对数据的共同理解——数据治理为数据提供了一致的视图和通用术语,同时各个业务部门保留了适当的灵活性。
· 提高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创建了一个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计划。
· 数据地图——数据治理提供了一种高级能力,可以了解与关键实体相关的所有数据的位置,这是数据集成所必需的。就像 GPS 可以代表物理景观并帮助人们在未知景观中找到方向一样,数据治理使数据资产变得可用并且更容易与业务成果联系起来。
· 每个客户和其他业务实体的360 度视图——数据治理建立了一个框架,以便企业可以就关键业务实体的“单一版本真相”达成一致,并在实体和业务活动之间创建适当的一致性级别。
· 一致的合规性— 数据治理提供了一个平台来满足政府法规的要求,例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美国 HIPAA(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和行业要求,例如 PCI DSS(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
· 改进数据管理——数据治理将人的维度带入高度自动化、数据驱动的世界。它建立了数据管理的行为准则和最佳实践,确保传统数据和技术领域(包括法律、安全和合规等领域)以外的问题和需求得到一致解决。
八、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区别?
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如下:
1. 定义: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是一种管理规划、策略、流程与技术的框架,旨在确保企业数据安全、准确性,避免损失和隐私泄露。而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 是指使用统计学方法以及信息科技来收集、整理、处理和解释数据的过程。
2. 目标:数据治理的目的是确保数据质量和数据完整性,并规范对数据的访问和利用,在满足法规合规需求的情况下使组织获得最大价值。而数据分析目的则是揭示数据背后隐藏的洞见和趋势,为组织或业务提供决策支持。
3. 过程:数据治理涉及到制定规章制度、指导文件,建立数据操作标准等多种复杂工作;数据分析则需要将数据清洗、预处理、建模、交互可视化等多个环节无缝衔接地完成。
4. 结果:通过数据治理可以使数据的价值清晰明确,易于跟踪审查并有更高的信任度;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直观展示出趋势变化、发现问题和机会,并帮助用户进一步理解业务目标。
研究数据治理的目的在于有效规范组织中人员对数据的搜集、处理与提供,而研究数据分析则是让用户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信息。因此,在信息框架设计和管理过程中,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九、数据治理工作要求?
1.提高全面思想认识
毋庸置疑,数据是企业的宝贵资产,各企业已经意识到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将数据治理提到战略高度,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仍然是应用系统建设和运维。数据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管理层、系统开发人员、系统使用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多方协作才能进行。
2.成立数据治理组织
健全的数据治理组织是全面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基础,数据治理组织应包括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一不可。数据治理组织可以设置三种角色,数据治理委员会、数据治理业务组、数据治理技术组。
3.建立数据标准体系
一般来说,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标准先行的原则,在应用系统建设初期就应该制定企业内部数据标准体系,保证各业务部门、各业务系统使用相同的数据标准,提高部门间、系统间数据共享能力,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十、元数据治理的意义
元数据管理是指元数据的定义、收集、管理和发布的方法、工具及流程的集合。它涵盖元数据定义,元数据的管理原则、管理模式和方法,元数据相关制度、规范、手册,元数据管理系统,元数据管理相关的日常处理流程等。元数据管理是一个以相关元数据规范、指引为基础,以元数据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与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版本制作流程紧密结合的完整体系。
银行通过构建元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将不同系统、不同工具、不同人员中的元数据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从业务层到技术层的全面技术贯通,为银行科技系统更高效、规范地运作提供系统支撑,对银行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银行通过元数据进行管理,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提升:
1)统一表达形式,建立统一标准,使数据更易读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作用,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增强上下游各应用与分行间的协作水平。
2)用户更清晰地理解数据含义及数据间的关联关系,迅速定位软件设计变更带来的影响,及时对相关系统设计做出必要的调整,如数据定义、接口,提升快速应对变更的能力。
3)实现规范、标准落地,确保元数据设计/登记质量,可以更好地支撑数据分布、数据交换、数据集成、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标准等数据治理相关的工作内容。
4)实现公共资源的统一分配和登记,从而确保有效管理,不遗漏、不冲突。
5)实现对元数据资产的统计、分析和挖掘,例如血缘分析、孤儿分析、影响性分析以及各类统计功能等,提升基于数据所做决策的准确性和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