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我国如何发展义务教育?

一、我国如何发展义务教育?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我国如何发展义务教育?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二、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资源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等优势,可以提供充足的数据和实验环境,支撑大规模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开发。

市场优势: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移动互联网市场,具有庞大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

政策优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政策和规划,如《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引。

人才优势:我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拥有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和顶尖的人才,可以为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技术储备优势:我国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储备,这些领域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支持。

总的来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成为重大的推动力,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人工智能发展与stem教育心得?

第一,培养STEM教育观念帮助教育兴国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达到中国梦,一定要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实力,这需文化、科技、产业多方面的力量,这些力量未来将主要还是看劳动者的素质和水平。STEM教育着眼于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将成为教育兴国一个重要的落脚点。

STEM教育促使理工科学教育育者,不可以再停留在本学科内部,从更为宽广的视野,审视学科当中的关系。STEM教育将会对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多个领域,出现系统性的影响,针对我们国内产业的转型,劳动力水平提升将会出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国家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第二,STEM教育与教育体系的改革

STEM教育的逐步递次推动,肯定是一项国家行为,涉及到课程的改革,学科关系的重组,教育评价体制变化,学段衔接关系的设计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系统和扎实的研究。

四、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概况?

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五、为什么我国要发展人工智能?

• 自2017年加拿大发布全球首个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来,截至2020年12月,已有30多个国家和 地区发布了类似文件。

• 全球人工智能伙伴关系(Global Partnership on AI ,GPAI)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人工智能政策观 察站和人工智能专家网络于2020年启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推动了政府间的协作,以共同 支持面向所有人的人工智能发展。

• 在美国,第116届国会是历史上对人工智能关注度最高的国会会议。本届国会在立法、委员会 报告和国会研究服务(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的次数 是第115届国会的三倍多。

国家层面还是为了布局,不能落后。

六、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出现的教育机构?

1、新东方

首先要注意的是,年初,新东方的名字变得特别响亮,尤其是他们的英语,更是举世闻名,很多家长送孩子到这个机构学习英语,在这个教育机构里,我国十所教育机构中的第一所肯定毫无疑问。

2、好未来

第二个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主要针对中小学生,他们可以说是我国最有名的,它也是美国注册的十所教育机构中的第一所。

七、2015年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总体原则?

一是福祉原则。人工智能的发展应服务于人类共同福祉和利益,其设计与应用须遵循人类社会基本伦理道德,符合人类的尊严和权利。

二是安全原则。人工智能不得伤害人类,要保证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适用性与可控性,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数据泄露与滥用。保证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追溯性与透明性,防止算法歧视。

三是共享原则。人工智能创造的经济繁荣应服务于全体人类,构建合理机制,使更多人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享受便利,避免数字鸿沟的出现。

四是和平原则。人工智能技术须用于和平目的,致力于提升透明度和建立信任措施,倡导和平利用人工智能,防止开展致命性自主武器军备竞赛。

五是法治原则。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以及各国主权平等、和平解决争端、禁止使用武力、不干涉内政等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

六是合作原则。世界各国应促进人工智能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在开放的环境下推动和规范技术的提升。

这六项原则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讨论和共识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

八、何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路径?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路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1. **工具层面的应用**:这一层面上,人工智能作为技术手段被引入教育领域,以支持教学、学习、管理和评估等教育活动。通过利用智能工具对教育系统各要素进行自动分析,可以促进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内容层面的整合**:在内容层面,人工智能成为学习的对象,即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包括人工智能知识教育、应用能力教育和情意教育等,旨在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3. **工具与内容的组合**:这一层面是对前两者的综合,既将人工智能作为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同时也将其作为学习内容,实现学习层面与应用层面的统一与融合。

除了上述三个层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 **全纳与公平**:确保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会加剧社会不平等,而是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2. **人机共生**:构建一个人类与机器协同工作的新生态,使技术成为人的延伸,而不是替代。

3. **融合人文取向和科学取向的教育**:在强调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路径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还包括教育内容和理念的更新。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这一时代的变化和挑战。

九、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

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这跟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我国正在往高质量方向发展,将来要普及十二年的义务教育,教育为国家输送人才,人才就是资源,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后备力量,顶梁柱

十、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建设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选择期(1949—1957年)。

1949—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课程改革,在改造旧教育的基础上统一新课程。为了统一新课程,制订了《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此后又相继颁布了《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小学珠算教学大纲(草案)》三部大纲。这三部大纲虽然都对苏联的大纲有所模仿,但课程目标不断得到明确,例如明确提出通过关注口算、笔算间的联系以及口诀教学等,提高对口算和应用题的重视程度。

第二个阶段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探索期(1958—1965年)。

苏联的学制和我国有差异,全盘模仿和学习苏联,带来一系列问题。“将中学课程下移到小学”作为改善课程质量的路径在1958年提出,例如将部分中学课程中的算术内容下移到小学,以满足部分学生不继续升学、小学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要求。这一路径有效解决了教学质量问题,但由于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这次课程改革犯了急躁冒进的毛病。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降低了课程改革的时速。

第三个阶段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形成期(1966—1986年)。

这一时期教育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风向标并注重在课程内容中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被“文革”破坏的课程。学制、课程名称和课程目标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得到了调整,正式以五年作为标准学制,正式以“小学数学”作为课程名称。

第四个阶段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完善期(1987—2019年)。

其中,从1987年到2001年为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初中)课程改革期,主要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大纲(试用版)》和在试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这两部大纲在课程目标方面都强调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001年开始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于新课改期间颁布,2011年又进一步进行了修订。《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发布使小学数学课改迈入深化阶段,课程目标逐步深化到学科核心素养,自此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基本完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