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电影和现实的区别2

一、电影和现实的区别2 电影和现实的区别 电影和现实的区别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许多方面,电影是现实的反映,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区别。本文将探讨电影和现实之间的

一、电影和现实的区别2

电影和现实的区别

电影和现实的区别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许多方面,电影是现实的反映,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区别。本文将探讨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几个关键区别。

1. 叙事结构

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叙事结构。电影通常遵循明确的故事结构,有开始、发展和结尾。这种叙事结构使电影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给观众提供了紧凑和扣人心弦的体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事件都会有明确的叙事结构,往往是一个持续的流动过程。

2. 视觉效果

电影通常使用各种特殊效果、布景和摄影技巧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这些视觉效果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增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与此相对,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往往没有经过处理和修饰,因此缺乏电影所具备的华丽和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

3. 时间压缩

电影通常会将长时间的事件压缩成较短的时间段。这种时间压缩使得电影能够更好地展示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转折。相比之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事件都是以实时的方式进行,时间无法被压缩或扩展。这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可能会比电影中的情节发展较慢。

4. 角色行为

电影中的角色行为往往受到剧本的限制和导演的指导。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根据剧情和角色设定而定,以便为故事服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往往受到情绪、社会因素和个人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情感营造

电影能够通过音乐、摄影和剪辑等手段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情感营造手段更好地理解和共鸣电影中的故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情感的营造更加个体化和复杂化,往往由个人的经历和情绪状态所决定。

6. 神奇和不可能

电影常常涉及神奇和不可能的情节和场景。超级英雄的能力、科幻电影中的星际旅行等等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电影通过这些不可能的情节和场景,引发观众的惊奇和想象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科学和物理定律的限制,无法轻易达到电影中的神奇和不可能。

结论

尽管电影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多区别,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和启发。电影通过夸张、创造和营造特定的情感,能够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电影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这种区别使得电影成为一种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媒体形式。

二、好莱坞电影和苏联电影的区别?

好莱坞是商业化电影,也是真正成熟的商业化电影。

苏联电影则并非商业化,很大程度上是文艺片,跟法国电影本质上是一回事。

请看这段《电影的力量》——

当我们谈论到好莱坞电影的时候,类型电影始终是一个我们无法逾越的话题,因为好莱坞的魅力,就是类型电影的魅力。大多数国家的电影生产史都以电影运动为标志,比如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法国的新浪潮。只有美国,不产生电影运动,只生产电影类型。

简单来说,其他国家的电影,是大师们当做传递思想的工具,想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艺术而创作,或者说有一种指导思想在电影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哪怕没有明确的纲领。

好莱坞尽管也有很多大师,但从诞生之后就是为赚钱而努力的,形成非常成熟的商业体系以及电影工业。

尽管商业电影是大势所趋,但真正做到了成熟商业电影产业,并且能够输出全世界的,只有一个好莱坞。

其他国家没有建立像美国那样电影工业的原因有很多。

有没有统一的大市场,可以看做是原因之一。

文化产品跟其他的工业产品并不一致,其他工业产品例如机床的话,管你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都得用它,只要物美价廉就行。

而文化产品有着看不见的贸易壁垒,文化隔阂。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各国不同的文化堡垒,让看似统一的欧洲市场分割看来。

例如法国只有六七千万的人口规模,市场实在有限,2015年12亿欧元左右的总票房,一半以上还是美国人拿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支撑起好莱坞那样的电影工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

所以法国人的选择是拍拍中小成本的文艺电影,争取低投资高回报,明确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做得还是相当成功的。

至于大投资大回报的商业电影,是真的拍不起。

这就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苏联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好莱坞呢?

是苏联的电影市场不够大吗?

当然不是了,苏联的观影规模是非常恐怖的。

请看下图。

《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十年》

也就是说从1965年开始,苏联人每年看电影的人次在40亿次左右,人均一年看15部以上的电影,跟美国电影巅峰时期的规模是相当的。

(注:美国观影人次巅峰是1946年达到47亿人次,现在只有13亿人次左右。)

如果按照观影人数级别来看的话,苏联似乎是可以支撑起跟好莱坞一个级别的消费市场的。

但实际上并没有。

苏联电影的票房收入并不高。

40亿次的观影规模,获得的总票房收入不过是10亿卢布。

因为电影票的价格实在太低了,这个是低到连习惯低物价的苏联人都吐槽的问题了。

苏联电影票的价格从1965年的0.23卢布经过了二十年的变化,到了1985年终于成功涨价到0.27卢布。

(注:0.27卢布是主要价格,一些高级点的电影院收费会高一点,比如0.5卢布,不过就算是最顶级的电影院,收费最高也不过0.7卢布。)

这个电影票价格跟白送差不多。

1965年苏联月平均工资96.5卢布,可以买419张电影票。

1985年苏联月平均工资190卢布,可以买703张电影票。

所以自然是全民狂欢,不看白不看,导致苏联电影一直维持着极其恐怖的观影规模,哪怕电视普及之后也没怎么大规模下降,但这不挣钱。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苏联政府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把电影产业当做一个挣钱的行业来做,或者说所有文化产业收费之低廉到了象征性收费的程度,比如去国家级大剧院看天鹅湖收费0.5卢布。

恐怕在苏联政府看来,美育教育与思想教育才是电影的根本目的。

例如在苏共中央通过的《进一步提高影片的思想艺术水平和加强电影物质基础的措施》决议中指出

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电影评论部门、以及各地的社会教育机构都应正确引导观众对电影艺术发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在培养他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情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尽管苏联电影规模很大,优秀作品不少,但我们可以看做一个放大版的法国,他的主流作品还是在艺术片的范畴里面,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法国导演要找投资,要挣钱。苏联导演想升官,当个中央委员之类。

然而幽默的是,长期进行艺术片熏陶的苏联人民越来越渴望观看商业电影,甚至鄙弃艺术片。

请看这段《新俄罗斯电影(1991-2008)的时代转型》

解禁之后出现的多家发行商开始了美国影片的争夺战。它们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大量购进美国影片。
通常在俄方买了一部影片之后赠送二到三部影片,这样就降低了成本,却不能保障影片的质量。但是在当时“美国影片”这四个字就是利润的保障,无论是电影院,还是录像厅,只要放的是美国影片就能招揽观众,甚至出现排队购票场面。

当然这里有不正当竞争以及苏联解体整体经济崩溃的因素在内,并不能直接证明艺术片打不过商业片。

不过用《苏联与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国家定制》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状况是十分恰当的

苏联文化“教导真善美”,而不是选择真善美。它在净化的温室条件下教导真善美。

这就导致了没有经历过商业片洗礼的苏联人民对于商业片有着莫名的渴望,在解体后以色情,暴力,血腥等美国好莱坞都排不上号的三流片作为补偿心理,也导致了苏联电影的衰弱。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尽管俄罗斯还能够拍摄一些优秀的作品,但目前来看已经不可能支撑起好莱坞级别的电影工业了。

现在唯一一个可能形成对抗好莱坞的电影市场就是中国了,有足够大的市场潜力支撑起电影巨头。

请看下图,这是2007年到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一个是总票房,一个是国产电影票房。(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当然有市场规模和能不能做起来,是两回事。中国电影要发展起来,成长为好莱坞级别的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靠中国电影人的努力了。

参考文献:

《类型电影的反类型现象》

《电影的力量》

《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十年》

《苏联的电影工业和技术》

《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碰撞——对美国“经典好莱坞”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美学特征的分析》

《苏联电影发行近况》

《前苏联立体电影荣获奥斯卡科技进步奖的启示》

《等待“后苏联”电影神话——简析在市场中探寻的俄罗斯电影》

《苏联与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国家定制》

《法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新俄罗斯电影(1991-2008)的时代转型》

题外话:本来就想说几句的,没想到一写就没收住,希望大家会喜欢。

不过不是业内人士,所以中国电影怎么发展就没啥可说的了,可能就是走好莱坞的路,让好莱坞无路可走吧。

还有祝大家除夕快乐。

最后惯例求一波关注,关注就是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三、微电影和电影有啥区别?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最大的就是一个时间长,一个时间短

四、严肃电影和娱乐电影的区别?

尽管娱乐电影能够使人们暂时放松并开心起来,但它们可能很快就会被遗忘。相比之下,严肃电影的影响则会更长久地持续,且更容易珍藏于记忆中。不管怎样,最好的艺术是要被铭记于心而并非被忘记的。事实上,我几乎不看幽默电影。(幽默电影)在一阵笑声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相反,严肃电影却可被视如至宝,并可不厌其烦地屡次观看

五、迪士尼电影和宫崎骏电影的区别?

1.风格不同。宫崎骏电影画风始终是清新浪漫的,亲近自然。迪士尼电影则是浓厚的幽默感、娱乐性。

2.传达精神不同。宫崎骏电影流露出浓厚的环保思想,迪士尼电影贯穿着强烈的美国精神,传达“真、善、美”。

3.地域不同。宫崎骏电影是东方电影,迪士尼电影是西方电影。

六、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

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手法和美学主张,促使以后的电影理论界不论在电影的叙事手法,蒙太奇剪辑、摄影、表演,以致在剧场景的结构上都出现新的论证和观点。

七、下棋变成现实的电影?

《勇敢者的游戏》是1995年出品的美国电影。该片讲述了1969年的一天,12岁小男孩艾伦无意中捡到一副棋盘,在与好友莎拉下棋时,竟然被吸进棋盘,从此下落不明。

26年后,两名小孩彼得和朱蒂发现了这副棋盘,经不起好奇,他们玩了起来。

终于,被困多年的艾伦被解救了出来;然而不幸的是,森林百兽、洪水祸灾也伴随而来,小镇的宁静顿时被打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而唯一的解救方法就是找出艾伦当年的好友莎拉,按照棋盘的规定,四人必须将这盘棋下完。

他们又通过了重重难关,终于将游戏玩完了。

八、现实主义电影特点?

特点是,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具体拍摄手法为采用自然光,运用简单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现实主义电影,是30年代以意大利一批电影人为代表发起的电影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九、梦想照进现实电影徐静蕾?

1996年  《忽然丈夫》 《一夜富贵》 1997年  《我的爱对你说》  《爱情麻辣烫》  《风云 2002年  《开往春天的地铁》 《花眼》  《我爱你》  《我的美丽乡愁》  《我和爸爸》 2003年  《最后的爱,最初的爱》  《双雄》  《兄弟》 2004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06年  《梦想照进现实》 《伤城》2007年  《投名状》2008年  《新宿事件》2010年  《杜拉拉升职记》《将爱情进行到底》  2011年 《亲密敌人》

十、现实题材的电影分类?

对于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表现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类型,与会者们做了总结。

一类是以《红海行动》《战狼2》等影片为代表的军事题材作品,“这类作品表现中国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体现,老百姓非常买单”;

另一类则是《我不是药神》《嘉年华》这样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它们贴近百姓生活,直面社会问题,很能引发普通观众的共鸣。“现实主义不能不批判,电影镜头不要回避问题。”

与会者们提出这样的观点。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