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米技术是门什么学问
纳米技术,是指通过在纳米尺度上进行设计、操纵和制造物质结构和器件,以期望能够开发出一系列新材料、新结构和新装置的技术。
纳米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前沿技术,其潜在应用领域涵盖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信息技术、能源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纳米技术的定义
纳米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研究对象是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特性。
如今,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纳米技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由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首次提出“有足够的空间在那里玩耍”的著名演讲,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纳米技术得以实现从理论探讨到实验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纳米科技的新领域。
21世纪以来,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
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纳米材料的合成、纳米结构的设计、纳米尺度的表征等多个方面。
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各种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纳米颗粒等,应用于传感器、储能装置、生物医学等领域。
纳米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作用
纳米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突出,包括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医疗器械等领域。
纳米技术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细胞等生物体的精确操作和控制,有望在医疗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潜力
在信息技术领域,纳米技术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纳米电子器件、纳米光电器件、量子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实现电子器件的微型化、高速化和节能化,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
纳米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领域,纳米技术在太阳能转换、储能技术、节能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纳米技术作为一门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产业格局,其未来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我们期待着纳米技术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纳米技术是什么学问?
是在大约 1 到 100 纳米的纳米尺度上进行的科学、工程和技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是对极小事物的研究和应用,可用于所有其他科学领域,如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
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动态科学(动态力学)、现代科学(混沌物理、智能量子、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等。
三、纳米技术是一门什么学问?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纳米科技现在已经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学科。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纳米技术是哪哪样学问
纳米技术是一门融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材料及器件。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纳米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带来材料、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众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通过精确地控制物质在纳米尺度上的结构与性能,我们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效率的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纳米技术的研究方向与应用领域
纳米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纳米材料性质与功能调控、纳米器件及系统等。在材料领域,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表面性质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有利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在能源领域,纳米技术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信息技术领域,纳米技术可以实现高密度、高速度的存储与传输,推动电子设备的发展。
除此之外,纳米技术还在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军事防护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纳米材料来污水处理、污染物检测,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通过纳米传感器监测食品安全,可以确保食品质量;研发纳米涂层用于军事装备,可以提升防护性能。
纳米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在发展纳米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和管理。只有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下,纳米技术才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另外,由于纳米技术的特殊性,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这也对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更好地发展纳米技术,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推动纳米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
结语
总的来说,纳米技术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学科,它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期待纳米技术在材料、医学、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纳米技术是学问扩句
纳米技术是学问扩句
纳米技术是当今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门研究极微小尺度物质的学科。纳米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纳米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纳米技术的定义
纳米技术是一种控制和操纵原子和分子的技术,其尺度通常在纳米米以下(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通过精密的控制和操作,纳米技术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从而创造出具有全新特性的材料和产品。纳米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能源和环境保护。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超强韧性和硬度的纳米材料,为新型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技术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能源领域,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环境保护领域,纳米技术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检测、治理和处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先进仪器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能够观察和操作原子和分子级别的结构。随着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逐渐走向产业化和商业化。
纳米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广泛的。在经济方面,纳米技术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在医疗方面,纳米技术将改变医学诊疗模式,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在环境方面,纳米技术将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纳米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的学问扩句,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我们期待着纳米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纳米技术是什么学问
纳米技术是一门前沿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在引领科技革命,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和操作物质的技术,它在尺寸范围上关注纳米级别的材料和结构。纳米级别是指1纳米(nm)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也就是千亿分之一厘米。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纳米粒子、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等。
与常规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应用。因为其尺寸接近原子和分子的尺度,纳米材料表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电学、热学、光学、力学等特性。这些特殊性质为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机会。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纳米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重要的领域:
- 材料科学:纳米技术为材料工程师提供了研究和制备新型材料的手段。通过纳米级别的控制,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强度、导电性、耐高温性等特性。
- 能源领域:纳米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储能设备等。通过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储存密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 医学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纳米粒子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通过控制其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质,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传感、疾病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 电子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特性,可以制备超小尺寸的集成电路元件,推动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
- 环境科学:纳米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治理和监测方面。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废物处理等领域,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能力。
纳米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技术挑战: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工艺,同时也面临着多学科交叉、系统集成等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安全与伦理挑战:由于纳米技术的特殊性质,一些人担心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政策,确保纳米技术的安全应用。
产业化挑战:将纳米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化产品也是一个挑战。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和市场机会,以促进纳米技术的发展。
纳米技术的未来
纳米技术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领域,它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科学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手段的改进,我们对纳米世界的理解将越来越深入。未来,纳米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创新应用:纳米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解决社会问题。通过纳米技术,我们有望开发出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纳米技术可以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通过纳米技术,我们可以开发出更高效的能源系统、净化环境的技术、改善医疗和健康状况的方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纳米技术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它将不断带来新的突破和机遇。我们期待着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七、纳米技术是一门学问扩句?
要扩充“纳米技术是高新技术”这个句子,就是给“技术”“是”等词语添加修饰词语,修饰词语添加的越多,句子扩充的就越长。扩充后句子可以是这样的:
1、(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纳米技术(现在)(已经)是(人们公认的高深的)学问
。2、(属于新兴科技的)纳米技术是(众所周知的)的学问。
八、纳米技术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学问?
含义:
纳米技术,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
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DNA分子计算机、细胞生物计算机的开发,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九、什么是学问?学问是什么?
大家都看《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了吗?这部聚焦书籍与爱书人的高口碑纪录片终于回归啦!
截至目前,第二季还在更新当中,在B站上已经收获1572.3万次播放量,豆瓣上也取得了9.5的高分。在碎片化阅读盛行,文字的生存和表达空间已经被图像和视频无限挤占的当下,这可以说是书籍的又一次破圈与突围。
小北每次看到弹幕上大家分享阅读书目,每次看到还有几十、几百人“正在看”,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读书人群体越来越以小众者自居,而每一盏夜晚案头温暖的灯火,好像在这一刻都聚集起来,成为照亮小众者精神世界的明亮烛光。
纪录片是这样自我介绍的:
致力于记录那些可爱可敬、对书籍怀抱热忱的编舟者、创作者、爱书人,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定格这个时代烂漫动人的阅读风景,希望让第一季那枚点燃人们读书兴趣的小火花,继续燃烧下去。
你可以在其中看到一本书是怎么做出来的,看到在出版这样的“夕阳行业”中还有一群始终坚持理想的匠人,看到二手书的奇幻漂流……
你可以看到作家如何默默低观察和记录世界,看到马尔克斯和《哈利波特》的译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学世界之间建筑桥梁;看到独具个性的漫画家,看到深藏不露的图书管理员们……
看到那些纯粹的、热烈的情感,如何燃烧自我,为这个世界保留一块温暖的栖息地。
片名“但是,还有书籍”源于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一首同名诗。
米沃什生活在动荡的二十世纪,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个千疮百孔又实际上离乱脆弱的世间,他庆幸,人类,还有书可读。
而如今,科技进步,生活便捷,世界似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类恍然不可控的境况,好像又没有改善多少。
而随着越来越丰富的知识获取途径代替书籍,越来越有趣的娱乐活动填满了时间。“多读书”的口号人人都会喊,但是口号之外,书籍,又能在我们生活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是一种慰藉、一种愉悦、或是真正能够改善人生的钥匙?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第一集中藏族僧人久美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地处偏远的四川甘孜藏区,僧人久美为了给孩子打开一扇看向更广阔世界的窗口,他在塔公草原上建了一座乡村图书馆。
久美意识到,要想真正脱贫困,除了经济上的发展,教育才能够实现心灵和人生的真正提升。
于是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想方设法建了一所图书馆,并邀请各行各业的人为当地的孩子们讲课。
片中还采访了一位受益于图书馆的小女孩,19岁的拉姆,她热爱看书、写作,并说以后要回家乡塔公,成为一名藏汉翻译。
接受采访时,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在这个故事当中,书籍和阅读其实是“读写与知识”的载体。
二战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读写新的人文内涵,认为读写不只是识文断字,更是让人明事理、辨真伪、知善恶、断是非。
唯有如此,读写才能体现更充分的人性,以更正确的价值观来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而这其实也是阅读的使命,更是我们坚持阅读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是“学问贬值”的时代,如果说对于偏远地区的“拉姆们”来说,书籍是承载着学识的大船;那对于我们这些每天接触互联网,在海量知识中冲浪的人来说,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和自我提升功能,是不是就微不足道了呢?
不妨来听听徐贲老师在《人文的互联网》一书中的看法。
01人的聪明和思想,正在迅速贬值吗?
澎湃网2017年就有一篇名为《互联网时代,学问变得越来越便宜》(以下简称《学问便宜》)的报道,是两位资深教授对话讨论互联网时代做“学问”的问题。
编辑的导言说,“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获得知识越来越容易,包括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绝大多数也能在网上找到为数众多的电子本和研究材料。与此同时,读者甚至是学者,习惯了碎片化地获取知识,却也很难有之前埋头钻研的心态了”。
两位对话者都是资深教授,对做学问,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做学问都有亲身体会,他们涉及的话题和内容——互联网对获得研究材料、查阅资料、阅读方式、学术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当然要比编辑的这个简单结论来得丰富。
人们一般理解的“学问”不只是指局部专业知识的学术造诣,更是指完整人品修养所包含的聪明才智和思想见识。
互联网对这样的聪明才智和思想见识带来了冲击和变化吗?受尊崇的学问真的贬值了吗?
2003年,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终结版本的搜索引擎就是像人一样聪明的东西——甚至比人还要聪明”。
互联网不仅改变我们的“聪明”观念,还在改变我们与记忆相关的“思想”观念。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就开始把并非来自本身(体现为记忆),而是通过外在符号获得的内容成称为思想。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不断传播以及由此带来的出版物和文学作品的日渐增多,人们对个人记忆的依赖进一步减弱。图书馆里和个人家中的图书报刊成了大脑生物学仓库的有效补充。人们不必再事无巨细地记住所有内容,他们可以查资料”。
互联网正在使人的聪明和思想贬值,倘若连有学问的人都不能幸免,那么一般人呢?
02 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讨论“学问便宜”的两位教授是从互联网的便利和干扰来着眼的。一位教授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互联网让学生和教授(还有普通读书人)能够方便地获得他们需要的读物。
从教授和学者的角度,他尤其体会到互联网的资料之便,他举的是《四库全书》的例子。
这套大型丛书是古典文学研究的必备资料,以前能看到《四库全书》,对学者就是一个学术优势,“著名文献学家余嘉锡能写《四库提要辩证》,首先是学问好, 第二,他是故宫博物院的,能看《四库全书》,别人有那个学问也没那个条件做他那个东西”。
另一位教授也承认互联网带来资料的便利,但他认为,从深度阅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这个东西很坏”。他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抱着手机刷屏已经成了年轻人主要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取代严肃阅读成为主流。”
互联网带来的主要是电子阅读——“如今手机阅读超过 60%,数字化阅读接近 70%,而纸面阅读只剩下 40%”。这样的阅读有量无质,是消遣娱乐性的“悦读”,而不是做学问需要的深层思考“阅读”。
比起人们现在阅读什么来,这位教授更关心的是他们不再阅读什么。
不再阅读的例子是美国记者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一书中所举的《追忆似水年华》或《战争与和平》。
他言下之意的“学问”是与严肃阅读联系在一起的。确实,自古以来,什么是“学问”,怎么才算是“做学问”,都是与阅读和写作分不开的——阅读什么?怎么阅读?如何呈现阅读的成果?一个学人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回答,他实际上也就有什么样的“学问”观念。
因此,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学问”等待着学者们去追求和完成。
今天的学问包含个人学术造诣和公共人格两个部分,不仅要在学术上优秀出众(但不需要所谓“博大精深”),而且要对现实问题有敏锐的感知和关切。
因此,讨论什么是学问,经常实实在在地包含对“知识分子”的认知和理解。就学术造诣而言,学问是一种高境界的知识,一种深刻、独到、有创见、与众不同的知识。学问更是对知识的目标有成熟、深刻的理解,能自成一家之说或体系。
简言之,学问是特别有价值或者有特别价值的知识。
03 我们离学问有多远?
求学问和做学问是一个过程,唐君毅将这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学问的第一阶段是相信他人的话:父母、师长、学问大家,“或是所佩服的今人古人,或是公认的圣贤,依他的话去思想”。
学问的第二阶段是疑惑或怀疑。“人因愿信,欲求有所信,而听人之话或读古今人之书。然我们对持论相反之各种话与各种书,不能皆信。而人之话与书中之思想,亦可与自己之经验及思想相与或相矛盾,而不能不疑。”
例如,从崇拜钱锺书开始到怀疑他的学问取向,并疑惑今天该不该用此取向来引导青年学生。
学问的第三阶段是开悟,也就是自己有所领悟。人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领悟一点一点积累,达到相当程度便能进入第四阶段,“一点一滴的心得,连系成线,成蛛网,成面,成体”。
例如,思考知识分子学术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并从这种关系来思考钱锺书学问的时代局限。
学问之第五阶段是“知言”。也就是不再局限于具体 的学术问题,而是能对人的认识、道德、政治、 社会、历史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是另一个问题),把个人学术转化为公共言说。
这也就是杜威所说的,反思不仅是个人思考,而且是把思考的结果公之于众。学问的社会作用与启蒙意义皆在于此, 学问乃培养超出个人利弊因素的“思索之心”,意义也在于此。
-End-
观点资料整理自:《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作者:徐贲 著
编辑:妍书
图片来源:《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截图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scb01@pup.cn
十、什么是学问通?
老子,原名李聃——李学问通古今,即知识渊博——渊故,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