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酶切法原理?
酶切法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将DNA分子在特定的位置进行切割。该方法利用特定的酶(如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目标DNA序列,并在该序列的特定位点引起断裂。酶切法的原理是基于酶与DNA序列的互作用,酶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中。在酶切反应中,当酶与目标DNA序列匹配时,酶会识别并结合到该序列上,并在特定的酶切位点引发切割,将DNA分子在该位置切成两段。酶切法的原理基于DNA的序列特征和酶的识别性,使得科学家可以对DNA进行特定的切割和拼接,进而开展各类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工程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限制性地位多态性(RFLP)分析、基因突变分析等领域。通过酶切法,科学家可以对DNA进行特定的修饰和操作,从而揭示和理解生命的基因遗传信息。
二、酶切的原理?
酶切法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可分为三类:
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DNA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
Ⅱ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其修饰同一识别序列。
Ⅱ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是重组DNA的基础。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至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EcoR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5'-G↓AATTC-3'),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
Ⅱ类酶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有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如SmaⅠ:5'-CCC↓GGG-3');有的切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片段称黏性末端,如EcoRⅠ切割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黏性末端。
三、外切酶和内切酶的区别?
外切酶和内切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在扫描二进制DNA序列时切割DNA的位置不同。
外切酶会在识别到目标DNA序列后,将酶切割并释放出来,切割点在目标DNA序列的外侧,即该序列的外侧。这种酶切割模式会产生两个或更多的线性DNA分子。
相反,内切酶会通过切割位点“内侧”来切割目标DNA序列。它会将目标DNA序列切成两段,并在目标DNA序列内部形成粘性的末端。利用多种内切酶在不同的位点进行切割,可以生成具有不同的粘性末端的DNA分子。
总的来说,外切酶和内切酶在切割DNA时的位置和方式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碎片的长度和其他特性的不同,差异也符合不同的实验需求。
四、限制酶和内切酶的区别?
区别:含义不同,作用不同。
一、含义不同:
核酸内切酶: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与核酸外切酶相对应。
核酸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
二、作用不同:
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DNA分子内部的一定位点切割DNA 。
核酸内切酶:大都不具碱基特异性,但也有诸如脾脏RNase、RNaseT1等或限制性内切酶那种能够识别并切断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序列的酶。
五、内切酶有几种?
内切酶主要分成三大类。(可以有多种)
①第一类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的一些核苷酸上切割DNA分子中的双链,但是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
②第二类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由于这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
③第三类内切酶也有专一的识别顺序,但不是对称的回文顺序。它在识别顺序旁边几个核苷酸对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但这几个核苷酸对则是任意的。
六、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异同?
解旋酶:催化解旋DNA双链——DNA复制的前解旋的时候用
DNA聚合酶:将四种脱氧核苷酸催化合成DNA——DNA复制过程中用
RNA聚合酶:将四种核糖核苷酸催化合成RNA——RNA合成过程中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条DNA双链切割成两条DNA双链——基因工程中剪切DNA时用
DNA连接酶:将两条粘性末端碱基互补的DNA双链连接成一条长DNA双链——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时用
七、PCR产物和质粒双酶切后电泳如何判断酶切完成?
提出来的质粒进行电泳实验。
提出来的质粒酶切后跑电泳。
有些时候,长出来的菌落不好说里面有没有质粒或者有什么质粒,特别是这种菌落长得不多的时候。至少在PCR之前可以进行1和2检测有没有质粒以及有没有插入片段。
八、内切酶和外切酶的定义是什么?
两者同属核酸酶,只是切割核酸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凡能从多核苷酸链的末端开始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外切酶,凡能从多核苷酸链中间开始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内切酶。而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顺序,并从特定位点水解核酸的内切酶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九、酶切反应的操作步骤?
冰上操作,充分混匀,控制用量,控制反应时间
冰上操作:使用过程中注意对酶的保护,以免失活
充分混匀:充分混匀才能使酶充分发挥作用
控制用量:过多的酶会导致星活性(比如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实验),即酶切错误;PCR中酶加得过多也容易导致非特异扩增
控制反应时间:根据具体的酶、具体的实验确定相应的反应时间
十、双酶切的基本过程?
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对含有AMP-RESISTENCE的质粒铺板时,注意加AMP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克隆株无法筛选出来。
我的方法是培基高温消毒后放在烤箱里,烤箱一般温度为55-60度,然后做的时候拿出来,这样好掌握温度。铺板前后注意用吹风机吹干;对照的设立:为验证双酶切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