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唱指挥和交响乐团指挥有哪些异同?
这里不提指挥以外的能力,只是单纯说指挥本身,所以请各位读者别找茬,有问题可以回复提问。
本质上,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把总谱还原成声音的工人。但是,合唱音乐和乐队音乐本身的发展和差距造成了两个专业本身的问题。合唱无论是文艺复兴事情几十个声部的对位作品,还是近现代的大型合唱作品,在基本问题上变化不大,针对的主要就是歌唱技术,声部均衡,咬字,音乐表现等。有些人觉得几十个声部的东西那玩意是什么鬼,但是事实上,那个时代的音乐长度还算可以,即使几十个声部对于脑力虽然要求比较高,但是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虽然写起来我们觉得匪夷所思,但是从技术上,单纯对位的作品只强调音程关系,所以还好,有点跑题了。那么对于歌唱指挥来说,掌握歌唱技巧,能够准确的把握合唱团呼吸,能够准确咬字,能把基本和声对位后面的音乐逻辑解决,那就基本上差不多了。很多人说合唱指挥不太需要好的技术,这个话也不算错,但是不是绝对的,如果有空大家看看John Rutter或者伯恩斯坦的合唱作品,就知道,其实合唱指挥技术也可以很有挑战的。
那么乐队指挥比起合唱指挥本身没高级到哪里,只是,乐队音乐比合唱音乐要复杂得多,当然歌唱有几十个7声部的作品,但是那时候还没有纯器乐音乐呢。乐队作品,由于很多时候把演奏者的技术能力发会到了极限,所以,他们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协调彼此的关系,因为他们有的时候的确做不到靠自己彼此去协调。再就是,器乐音乐在节奏上,和声上都比单纯歌唱要困难得多,音域上也了大了很多,人声也许可以演唱例如野蜂飞舞那种东西,但是,那基本就是极限了。所以,乐队指挥对于指挥本身的脑子,耳朵的要求要比合唱指挥高一些,其实只要想想,在老柴小协第三乐章那个速度能够准确的把握乐团,听准独奏,同时还能思考,那对于手耳脑子的协调能力可不是盖的。再加上近现代的器乐大爆发,19世纪中期到近现代的乐队作品越来越复杂了,学了两三年的指挥拿起春之祭的总谱我估计都得感觉很无助,我当年学第三年的时候看的 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真的是跪了,感觉脑袋都不够用了。再说歌剧,莫扎特时代的歌剧大多数都是按速度跑的,需要指挥技术的大多数都是宣叙调上的配合,即使自由的地方最多也就几个,但是到了普契尼那里,恨不得每几小节就得有一次速度变化,而且演唱者也比较自由,因为这些作品复杂,速度多变,就要求指挥拥有非常准确和灵活的技术能力,在德国培养歌剧指挥的要求就是保证在没有排练情况下,能拿下比如波希米亚人那种歌剧的演出。所以乐队指挥面对的压力和难度要远远超过一般的合唱指挥。
在德国大多数音乐学院培养过程中,合唱指挥都必须要学乐队指挥,乐队指挥也必须要学合唱指挥。刚开始,当然,都很烂,所以还看不出很明显的区别。但是如果在工作十年之后,就很明显了,乐队指挥在指挥合唱的时候有时候歌唱感不好,技术上过于犀利,不太符合歌唱演唱的需要,合唱指挥在指挥乐团的时候会出现技术不够准确,手脑耳朵反应太慢的情况。
这里没有贬低合唱指挥的意思。一个乐队指挥做合唱也许有时候会让人不太舒服,但是能完成合唱排练演出的任务,但是一个合唱指挥很难完成特别复杂的交响乐作品和歌剧作品的排练和演出任务。
肯定有朋友会问我有没有两种都好的指挥,答案是肯定有。但是这种指挥从事的一定是长期从事乐队指挥工作的指挥,同时本身比较精通演唱技术,例如我当年在魏玛的教授,他是歌剧院总监,但是学声乐出身的,所以他对演唱把控得特别好,他就能做好合唱。毕竟乐队指挥的技术能力的积累比合唱要难的多。
二、淄博交响乐团指挥有谁?
国家一级指挥卞祖善先生来到张店区文化艺术中心,对张店都市森林交响乐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艺术指导。
据介绍,卞祖善,193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56年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本科指挥系,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事乐队指挥至今。现任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等;国家一级指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应邀指挥原中央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山东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等。
三、交响乐团指挥手势教学?
基础篇:
1:左右手分工。
2:搞懂指挥的拍子手势:
常见的
1/4,
2/4,
3/4,
4/4,
3/8,
6/8,
7/8,
9/8,
12/8拍
3:指挥的作用:
音乐 指挥在台上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提示演奏员
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
二、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
比如,演奏员记得某处指挥要求渐慢或渐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是无法量化在谱面上的,只能看指挥临场的表达,因为艺术是需要情绪的,不是写下来就行了的。
三、临场发挥
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
四、表现性
增强作品感染力。这一点并不是所有指挥都有,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指挥确实有指挥给观众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
4:指挥手势
5:指挥者的个人手势和风格
首先是音乐处理上的
其次是主观灵感派和客观原谱派的巨大区别
最后还有指挥家个人风格的带入,很多手势是只有指挥家自己创造的
比如卡拉扬,闭着眼指挥,但是他的耳朵能“看见”
6:最后,还要结合合作的曲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
有时候一个小节要过十数遍。
四、丹麦国家交响乐团谁指挥?
法比奥路易斯,指挥,丹麦国家交响乐团
法比奥路易斯
2018年3月17日,意大利指挥大师法比奥路易斯执棒丹麦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将于上海大剧院-大剧场隆重举办。
五、交响乐团指挥是指什么?
乐队指挥是一个乐团中的灵魂人物,他拥有无限的权力,往往可以控制整首曲子呈现的速度及演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他要有激发乐团成员最佳潜能的责任。
乐队指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指挥来组织和训练乐队,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结构与形式的统一,使乐队能够正确、统一地演奏作品。
六、中国首席交响乐团交响乐团指挥家哪些人?
应该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吧。中国牛逼的指挥有邵恩,刘凤徳,李心草,杨沐海
七、如何指挥一个交响乐团、合唱团、军乐团?
指挥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其要学习的内容不是几句话解释得清的。任何类型乐团的指挥所做的工作都可以总结成一个词,“表达”。对于水平较低的乐团,指挥要时时刻刻提醒错音,给出合理的节奏和进拍点,保证曲目较流畅地演出;高级一些的乐团,就要依靠指挥协调乐手对旋律做音乐表情美化处理,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指挥排出来的曲子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交响就是表达交响,合唱就是表达合唱,军乐就是表达军乐。他们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乐曲种类不同。
如果只是临时找来的指挥,那他在什么乐团里都是担当节拍器的角色。
八、交响乐团的指挥手势都是什么意思?
手势是差不多的 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组成构架不一样,交响乐团的声部很多,而且比合唱的细很多,更加强调多层次,指挥在指挥乐团的演奏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每个声部的进出,而且在伴奏与主奏方面的和谐搭配,很多时候也是由指挥的那只左手来决定。
3337。
九、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到底有啥作用?
指挥,要顾及到每个声部,是整个乐团中最难的角色,有的细节可能稍微处理不好忘记给一个声部就可能会发生错拍,反复错误等舞台事故的问题,想要达到这个视频里那些指挥的高度几乎是不可能,除非你真的很优秀,别看他们一个个吊儿郎当的,实际上每演出一首乐曲他的思维方式每时每刻都在转换,可能一瞬间就要想到上百个点,一首乐曲下来他的受累程度不亚于你参加一场高考,但是他的思想,信仰,紧张感就会把他带回正轨,到演出后可能才会感觉到累
十、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到底有啥作用?
1、提示演奏员。
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
2、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
比如,演奏员记得某处指挥要求渐慢或渐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是无法量化在谱面上的,只能看指挥临场的表达,因为艺术是需要情绪的,不是写下来就行了的。
3、临场发挥。
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
4、表现性,增强作品感染力。
这一点并不是所有指挥都有,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指挥确实有指挥给观众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