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机器人厂商比较知名的有哪些?
机器视觉这一领域国外起步要远远领先于国内,但是随着近十多年的国内市场发展,虽然不能说完全赶超,但是也想去不远,国内的几大视觉品牌也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各个地区更是有不少的中小型视觉品牌服务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共同推动着国内的视觉行业的高速发展。
当然了我们今天主要是给大家介绍目前行业内比较认同的全球三大机器视觉公司。
首先我们来谈康耐视这个品牌,作为一家在行业定义发源地发展起来的视觉品牌公司,其在行业内已经发展了四十余年,其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89-2002为品牌成长期,到了2003-2009进入了成长高速期,到了2010开始逐步进入了稳定增长期。
在2017财年,康耐视收入从5亿美元跨入到了7亿美元,2018年达到了8.06亿美元,2019年面对汽车和消费电子两个行业低迷出现了下滑趋势。
在ccd设备方面,康耐视拥有行业内领先的视觉传感器、工业相机、3D视觉系统及OEM产品等,在视觉软件有VisionPro、Cognex Designer、CVL等。
作为全球品牌视觉公司,其在全球市场已经布局近100万台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医药/医疗、食品和饮料、物流和生命科学等行业
另外我们来说说国内,虽然康耐视在中国是有团队及公司服务,但是在视觉市场相对薄弱的西北地区是没有分公司覆盖的,当然了也并不是放弃该区域客户或者无法提供服务,通过综合因素考虑,康耐视选择陕西永辉电子为其西北地区官方代理公司,可提供康耐视等同的技术服务落地!
康耐视机器视觉二、工业机器人排名_工业机器人好的品牌是哪个?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品牌分别为:FANUC(发那科)、ABB、YASKAWA(安川)、KUKA(库卡);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核心零部件、机械本体和系统集成三部分构成。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壁垒。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各个技术领域内各有所长,发那科的核心是数控系统、ABB的核心领域是控制系统、安川电机的核心领域是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库卡的核心是控制系统和机械本体。
FANUC发那科
发那科成立于1956年,是日本一家专门研究数控系统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1974年,发那科首台机器人问世;2008年,发那科机器人装机量突破20万台,居世界首位;2011年,发那科全球机器人已超25万台,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现如今,发那科形成了工业自动化、机床和机器人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发那科的工业机器人精度很高,但是发那科在满负载运行的过程中,当速度达到80%的时候,发那科的机器人就会报警,这也说明了发那科机器人的过载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发那科的优势在于轻负载、高精度的应用场合。
ABB
1988年创立于瑞士的ABB公司于1994年进入中国,1995年成立ABB中国有限公司。2005年起,ABB机器人的生产、研发、工程中心都开始转移到中国,可见国际机器人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ABB全球第一大市场。
ABB最早是从变频器开始起家,在中国,大部分的电力站和变频站都是ABB做的。ABB的产品优势在于运动控制和自动化的整合,ABB的机器人算法是四大主力品牌中最好的,不仅仅有全面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ABB还讲究机器人的整体特性,在重视品质的同时也讲究机器人的设计,产品使用技术文档也相当专业和具体。众所周知的是,配备高标准控制系统的ABB机器人价格都很贵。
YASKAWA安川
安川电机创立于1915年,是日本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安川电机以伺服电机起家,其AC伺服和变频器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以伺服电机为代表的工控产品是其核心优势。随着业务范围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广州、北京、成都等地开设了分公司,并在中国各地区设立了代理店和经销商。
安川以伺服电机起家,因此它可以把电机的惯量做到最大化,所以安川的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负载大,稳定性高,在满负载满速度运行的过程中不会报警,甚至能够过载运行。因此安川在重负载的的机器人应用领域,比如汽车行业,市场是相对较大的。
安川机器人稳定性好,精度没有那么高;但是安川机器人价格优势明显,是四大品牌中价格最低,性价比较高的。
KUKA库卡
德国库卡成立于1898年,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不久后开始涉足其他领域。1996年,库卡焊接设备和机器人有限公司分成两个在市场上独立运作的公司,即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及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库卡由焊接设备起家,库卡的优势在于对本体结构和易用性的创新。系统集成业务占比最高,并且操作简单。库卡在重负载机器人领域做的比较好,在120KG以上的机器人中,库卡和ABB的市场占有量居多,而在重载的400KG和600KG的机器人中,库卡的销量是最多的。但是库卡机器人的故障率比较高。
结语: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起初是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的业务,最终他们成为全球领先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掌握了机器人本体和机器人某种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
三、工业机器人密度排名?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美国汽车制造行业 工业机器人 密度达到了1287台/万人,达到历史新高,目前位列全球第七位,高于日本的1248台/万人,且接近于德国的1311台/万人。
中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目前约为938台/万人,位列全球第12位。
另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信息还显示,德国、美国、日本、中国4个国家中,非汽车制造的常规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中,日本最高,达到273台/万人,其后分别为德国的199台/万人、美国的139台/万人、中国的95台/万人。
四、枣庄工业机器人领先厂商揭秘!
枣庄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装备,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产业、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在枣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竞争激烈,但也涌现出了一批领先厂商。
枣庄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其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目前,枣庄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主,其他行业也逐步追赶。工业机器人在枣庄市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装配、焊接、喷涂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枣庄工业机器人领先厂商分析
在枣庄工业机器人市场上,有几家厂商表现出色,并取得了领先地位。以下是其中几家值得关注的厂商:
- ABC机器人有限公司:作为枣庄地区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厂商之一,ABC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高性能、高精度的工业机器人。该公司的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 XYZ机器人有限公司:XYZ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枣庄市场上新兴的工业机器人厂商,其主打产品是柔性操作机器人。该公司的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等特点,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生产需求。
- EFG机器人有限公司:EFG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服务型机器人的厂商。该公司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物流、医疗、餐饮等行业,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了机器人与人类的高效合作。
枣庄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展望
随着枣庄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枣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机器人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灵活化,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总结
枣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ABC机器人有限公司、XYZ机器人有限公司和EFG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值得关注的领先厂商。随着枣庄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中,枣庄将会涌现更多优秀的厂商。
非常感谢您阅读本文!通过了解枣庄工业机器人厂商,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该市场,为您的业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五、ic厂商排名?
中国前十大芯片制造公司排名如下所示:
1、紫光集团
2、华为海思
3、 长电科技
4、中芯国际
5、 长江储存
6、 华虹集团
7、 振华科技
8、纳斯达
9、中兴微电
10、 扬杰科技
总的来说,目前华为的海思是综合实力最强的,虽然华为在芯片领域多次遭受美国政府的制裁,但是华为依旧活的精彩。另外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实力不断的强大,去年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实力上面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六、saas厂商排名?
第一名八百客;
第二名 阿里软件;
第三名 铭万;
第四名 金算盘;第五名 中企动力;第六名 神码在线; 第七名 商务领航;第八名 友商网。
国内SaaS厂商八百客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世界SaaS巨头Salesforce。
七、mes厂商排名?
1、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鼎捷软件是国内制造业ERP软件、MES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的龙头企业,它是助推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引擎。1982年公司在台北成立鼎新电脑,1997年开始在国内提供MES的专业服务。鼎捷软件完全整合两岸资源,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实现“让MES在中国普遍成功”的理想,为国内外众多企业成功地提供了包括MES在内的专业企业管理软件产品与服务。鼎捷软件产品开发经历MES、MIS、MRP、MRPⅡ、ERP、E-ERP的完整历程;经营模式从产品型、服务型进入知识型;服务模式进入服务产品化、服务网络化、服务知识化。仅在亚太地区就有超过30,000家企业正运用鼎捷软件的管理软件产品,其中包括财富五百强的企业也正在通过鼎捷的管理方案而持续获益。
2、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西门子MES平台SIMATIC IT。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1847年,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作为世界最大的高效能源和资源节约型技术供应商之一,西门子在海上风机建设、联合循环发电涡轮机、输电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驱动和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医疗成像设备和实验室诊断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3、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
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线完整,覆盖了工业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四大领域。 用于产品研发设计的“研发设计PLM解决方案”,包括二维、三维CAD,工艺CAPP和管理PDM等软件;用于产品生产制造的“数字化工厂PLM解决方案”,包括CAM、网络DNC、MES和MPM等软件。主要面向以装备、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为主的制造业和以大中专院校为主的教育行业客户。
4、北京元工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元工国际)
元工国际专注智慧工厂MES,智慧供应链SCM,智配平台SAW,智能化集成CIS。元工国际在2013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优势行业为:兵器、轨道交通、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机械、专用设备和电气设备等。距今,元工国际MES已经在商用车及工程机械行业成功实施了上百条生产线,在行业应用中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物流MES中,拥有采购物流、制造物流及成品物流等全套的物流体系。
八、lcd厂商排名?
1、京东方
京东方 LCD液晶屏全球市场排名前五位。技术已领先全球。其核心事业包括显示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显示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2、中华映管
中华映管是由台湾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电脑用彩色显示管(居世界第3位)、彩电用显像管、电脑液晶面板、电视液晶面板和等离子显示屏,是目前在台湾地区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五的液晶面板厂,截至2010年底,其净资产约合人民币300亿元。
九、工业机器人排名_国产机器人最好的品牌是哪个?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再过一个月,我们就将迎来一场瞩目的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在这大会上,想必各路玩家都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据说,特斯拉将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机器人四肢由40个机电执行器控制,基本上可以解放人的双手。
马斯克在引领产业变革的路上,从来没有输过谁。
而事实上,工业机器人也确实受到了行业的热捧。随着最近两个月新能源等制造行业的快速复苏(制造业PMI在6月已经回升至50.2%,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带动上游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工业机器人价格的上调。就以埃夫特(688165)为例,从本月1日起,公司所有机器人价格上调了3%-10%。埃斯顿(002747)等玩家也紧随其后,而且其生产线也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
资本的脚步只有超前,没有滞后,嗅到了风口的味道,机器人板块最近也给了投资者们不错的回报。而且一些个股比如禾川科技(688320),主营工业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统),一个月的股价已经接近翻倍。
除此之外,像麦肯锡这种行业顶尖的咨询公司,也高瞻远瞩,喊出了八年后,全球将有约4亿人岗位被自动化机器人替代。既能解放双手,又能提高生产效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看看赛道上的机会究竟藏在哪里?
一、大蛋糕,都来抢
也就是去年,工业机器人行业诞生了一项新纪录,全球2021年的销量达到了49万台(历年来最高),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27%,亚洲成为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近几年的萎靡之后,景气度重新进入上行通道。
而我们国家当之无愧,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据官方给出的数据,去年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销量为25.6万台,大到汽车、电子产业,小到食品饮料市场,都有它的身影。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是工业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劳动力供给可能出现不足和成本上升,让不少劳动密集型的玩家另谋出路。
机器人的圈子,一直有四大家族的存在: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这些玩家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长期垄断着对工业机器人要求格外严格的汽车赛道,市场份额也多年保持在50%以上。
好的增长前景叠加广泛的应用场景,让国内的自主品牌看到了曙光。最近五年的时间,国内品牌持续渗透进入这条赛道,市占率从原来的18%增长到目前的33%(埃斯顿出货量已经进入全球前十)。尤其是前两年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海外需求疲软,让不少国内玩家使用了降价抢市场的战略,开启了国产替代的拐点。
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汇川技术(300124)聚焦在锂电、电子领域,卡诺普努力开拓厨具、自行车领域,都已经排在了全球靠前的位置。吃不了大蛋糕,在垂直领域发光发热。埃斯顿因为超过80%的零部件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其毛利率水平已经显著高于ABB和库卡,而且与宁王(宁德时代 300750)的合作订单金额超千万。
与芯片的国产替代“路漫漫其修远兮”有所不同,很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大量出现自主品牌,国产替代的旋风已经刮起来了。
二、核心零部件,仍待突破
除了工业机器人自身,往上游看看,也有深挖的地方。
说白了,上游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有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更高,且占据了70%的总成本,上游的价值高地仍被外资品牌垄断。
因为护城河更高,所以毛利率也就相对更多,比如减速器的毛利率已高达40%,国内玩家由于底层软件架构和核心控制算法能力的欠缺,国内玩家的产品在性能上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伺服系统(控制物体的位置、方位等)这条赛道上,就以开篇讲到的禾川科技为例,伺服系统的营收占了其总营收的接近90%,营收稳居内资第二名(第一名是汇川技术)。虽然说它最近一段时间股价已经起飞,但是从报表来看,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这背后的原因你猜是什么?
公布结果。一方面是玩家采取了降价抢市场的策略,另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比如芯片)大涨,甚至让其在今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下滑了17.4%。
所以,赛道美丽的背后,往往蕴藏着辛酸的故事。
三、高增长不代表高收益
通过禾川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一条高成长性的赛道并不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说白了就是抢到了营收,丢掉了利润。
但笔者觉得也不必过于担心。工业机器人赛道长期以来被四大家族垄断着,为了实现国产替代,国内玩家曲线救国,从垂直领域开始,拿降价换市场,以时间赢空间。
没有阵痛,哪里来的多年后的光明?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十、gpu芯片厂商排名?
英伟达。始于1993年美国,全球知名的电脑显卡供应商,较早推出图形处理器技术,专注于以设计智核芯片组为主3D眼镜等为辅的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