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em教育起源?
STEM教育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科技促进协会(AAAS)在1985年发起的一项致力于改革美国科学、数学与科技教育的长期研究计划——2061计划(Project 2061)。
该计划提出了改变科学、数学及科技等学科教学策略的建议,希望透过数学、科学与科技统整的教学策略,将三大领域分立的知识体系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提供学生更多地应用数学或科技的机会(Johnson,1989),解决传统教学多着重与分科教学,无法了解数学、科学与科技间的彼此关系的问题(Kliebard,1985)。
二、STEM教育体系?
STEM是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 数学Mathematics, 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
STEM教育不仅主张通过自学或教师讲授习得抽象知识,更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过程。因此,STEM教育具有体验性特征,学生在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结果性知识,还习得蕴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
三、stem教育现状?
1、师资匮乏
国内开设STEM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并不多,校内的STEM课程一般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代上,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则多只是受过短期培训的应届毕业生或老师。他们对于STEM教育理念与体系并未有经过深入了解,授课时经常会按照传统课堂模式,孩子的创造力与探索能力得不到完全发挥,最后导致课堂收获事倍功半。
2、与升学及考试不对接
即使STEM教育发展飞快,但仍旧只被纳入课外课程,并不涉及孩子升学等相关,换言之就是STEM教育在目前并不算作教育刚需,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校内STEM教育的课时往往被严重压缩,大多以创客教室的形式出现;
3、教育体系混乱
STEM教育涵盖内容较多,由于刚刚进入国内教育市场不久,所以国内也尚未形成统一的STEM教育标准,校外的机构教研体系不成熟,产品线不完整,课程更新慢,课程产品也是良莠不齐。
四、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
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STEM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STEM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作为STEM教育的重要工具,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逐渐具备了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和表现,智能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多元化教学应用场景 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广泛应用于科技馆、展会、竞赛等场合。机器人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对STEM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3.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随着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功能的不断增强,教学内容也得以深化与拓展。学生可以通过机器人学习编程、机械、电子等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4. 与人类互动的能力提升 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不仅可以执行编程指令,还能与学生进行语音对话、表情互动等,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也促进了学生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
5. 教育机器人产品的不断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产品在功能、外观、体验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不同厂家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教育机器人产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结语 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作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相信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浅谈中国stem教育?
国内目前STEM教育发展势头很猛,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内目前从事STEM教育的人才极度匮乏,大部分所谓的STEM教育从业者,教师,培训人员,机构等都是主要依赖翻译国外课程教材,并没有足够的STEM教育经验。而美国在STEM教育已经有数十年之久,经验丰富,教育机构和学校在STEM教育都较为前沿,无论在课程还是师资都比国内都好很多。
国内很多教授STEM课程的机构和学校等都还停留在偏传统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按照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结合的方式传授知识。所以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六、stem教育评价原则?
STEAM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在教学评价原则方面,重点放在三维课程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数据和目标个性化全面性。教师应该从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建立了STEAM的教育评价体系,遵循组合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原则,注重多元评价主体,不仅要关注到的最终设计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学生,但也非常重视学生的知识建构,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能力。
1,专注于核心知识培训
由笔者提出的评价体系是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知识。因此,评估STEAM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看到教学目标是否面向学科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二看教学内容是否与核心素养的内涵一致纪律。例如,有必要来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知识,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是清楚地表达在教学目标的核心素养和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核心素养之间的相关性技术。
2,注重评价的多样性
笔者提倡多学科参与评估。不同的评估可能对相同的结果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的传统老师的评价是遵循和学习结果最终作出决定,这将是比较偏重。在评估过程中,除了老师,同学,同事,家长和其他评价主体也参与其中,评估从不同的角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并确定从不同维度的方向努力。
3.注重评价的动态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从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过程中分离。与此同时,STEAM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从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知识的角度STEAM教育的评价应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评价的结合,而不是基于检查传统的静态和单一的评价方法。其中,对学生的评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过程的评价,这是通过教师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不断观察和学生的反思。然而,
4.强调的定性评价方法
作为一个真正的评估工具,评价仪可用于评价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之间的重合度。STEAM教育评价体系使用评估测量仪能记录学生的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的变化和问题,在创作的过程中暴露出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各项指标得分引导学生。
在STEAM教育评价中,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STEAM教育评价的需要。如何有效地界定评价主体,选择评价方法,实施评价活动,已成为STEAM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构建了STEAM教育评价体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STEAM教育评价的应用研究成果不足,缺乏有效的借鉴经验;另一方面,笔者也未能对STEAM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具体建议。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七、stem教育的作用?
STEM教育好处: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STEM教育理念之下,使学生实现对多学科的融合学习,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文领域储备,更可以提高审美,激发创造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全方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STEM教育的目标?
STEAM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一)思维
思维应是STEAM跨学科整合教育有别于传统单一学科教学的首要目标。借鉴于STEM整合学习方式中通过大量实验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真实复杂情境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STEAM教育的思维目标不仅指的是问题解决思维,还包括复杂认知思维、情感思维。
(二)能力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的STEAM教育,其首要能力目标是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动作性技能,此外,还注重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能力、人际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知识
基本事实和程序性知识是传统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基本事实和程序性知识是进行深层理解和复杂问题解决的基础。所以,在通过真实情境问题学习来培养学生思维、认知,以此来加强学生概念理解的STEAM学习方式中,知识的学习同样值得强调。
(四)创新
营造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实施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支持,被认为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和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当前,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塑造一起被视为是STEAM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向。
(五)价值或价值观
STEAM教育创新人才社会性的体现,其关键是STEAM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同其他教育方式一样,STEAM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而不是培养世界范围内千篇一律的STEAM工程师。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的STEAM教育已经证明其融合多元空间进行综合学习的合理性。STEAM教育提出的目标是:“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跨学科、项目式、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发展出更综合的软实力,也是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培育的完善,更有利于优化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理解和运用。
九、什么是STEM教育?
在形式上,STEM是知识、方法、技能、能力、态度等多元素的综合。没有科学知识为基础就不会有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没有态度和情感的引导,缺少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价值。所以,STEM素养既不单指知识,也不单指创新能力,而是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因素的综合。当然,每个因素又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如科学技术知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信息等,技能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媒介数字素养技能、职业和生活技能。能力包括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探索学习能力、科技实践能力、创意革新能力。
STEM因培养科技人才,应对国际科技竞争而兴起,因此,最初STEM指向科学技术教育和创造、运用。但鉴于科技的两面性,科技需要人文加以引导,因此,STEM就增加了Art,变为STEAM。这里的A,最早是韩国提出的,指的是艺术。后来美国把"A"也吸纳进去,赋予了它更广泛的含义,不仅仅指艺术,还包括人文、语言、文化、社会学等十多门学科。A的加入,不仅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向往和热爱的情感,对STEM领域的态度和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技观、科技运用观,防止人在创造技术之时,又被技术所异化,成为只有技术而无人性的单面人。
整合性:STEM课程的核心精神
与分科课程相对,STEM是一种综合性课程,这是毫无疑问的。它与分科课程的关系有两种认识,一种是以STEM课程取代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对其内容进行充分整合,组成一门新的STEM课程。另一种是把STEM课程作为一种后设课程,即在分科课程之后设置的课程,指学习者在学习分科课程之后再学习STEM课程。前者以STEM课程取代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分科课程;后者则是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STEM的知识,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笔者更倾向于把STEM作为分科课程之后的后设课程,是对分科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行科技创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笔者不主张用STEM课程取代分科课程,因为分科课程以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组织,它使学生能够集中、快速有效地获取系统的基础知识,其劣势就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现实问题是能够运用一门学科的知识解决的。
STEM课程在于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它的优势,但劣势在于各门学科都用到,但却无法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如果没有分科课程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仅靠STEM课程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如果没有系统学科知识,也谈不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科技创新和解决实践问题。所以,笔者主张STEM课程成为分科课程的后设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学习STEM的基础,STEM是对分科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化发展。学生对分科知识掌握得越系统,解决实践问题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所以,STEM的综合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以及学科与社会、学科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上。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之所以综合它们,不仅是因为它们是解决科技问题的需要,而且因为这四门学科具有相通性和渗透性,它们本身在解决现实科技问题时是一个整体。整合是STEM的最突出特征和要求。整合不是四门学科的汇集,它强调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对学科之间关系的关注。“将重心放在特定问题上,强调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试图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TEM课程是通过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领域的整合而形成的综合课程。其综合的程度不同,形成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十、stem教育包括哪些?
STEM教育中心对于STEM教师的培养和要求包括让老师们发现自身现有优势,解决认知失调领域,提高STEM课程设计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成为STEM教育的研究者和思考者,确定个人和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STEM老师的培养应该以“通过教授STEM,增加个人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也就是说,STEM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是直接“提分”。也就是说,STEM 是一套教学方法,一个思维框架,里面的教学内容可以是STEM,也可以是更多其他学科的内容,或者生活中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