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红色革命内容阐述?

一、红色革命内容阐述?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二、西欧农业革命内容? 近年来 ,西方经济史学家在对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历史进行考察时

一、红色革命内容阐述?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二、西欧农业革命内容?

近年来 ,西方经济史学家在对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历史进行考察时 ,眼光不再仅仅盯在 1 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 ,而是穷根溯源 ,把工业化的历史研究引到“前工业化时期”。经济史学家们渐渐意识到英国工业革命不仅经历了漫长的渐进发展过程 ,而且与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农业革命密切相关。

农业革命欧洲

自中世纪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农业生产增长明显加快 ,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稳步提高 ,直接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欧洲特别是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 ,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 ,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农业革命欧洲

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前,从物质上支撑西欧文明的荣誉属于扛着锄头的人(Man with the Hoe)——农民。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直到1050年,大部分西欧的农民还不曾拥有一把锄头或类似的工具。流传至今的加洛林时代富有庄园的农具清单中,金属工具极为稀少,甚至木制工具亦极为难得,大部分农民只能依靠父母赐予的一双徒手来与自然格斗。

农业革命欧洲

在1050年-1250年两百年的时间里,这种局面终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场农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欧的自然面貌,并为欧洲人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粮食。

中世纪农业革命的先决条件,大多数在11世纪中期之前业已具备。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北大西洋地区的转移。从英格兰南部到乌拉尔山之间的大部分欧洲地区,是一片巨大、湿润、极为富饶的冲积平原。

农业革命欧洲

罗马人未能耕种这片土地,因为他们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实施统治,这片地区距离罗马人的文明心脏显得遥远了一些,罗马人也未曾拥有耕种这片土地的适宜工具和方法。直到加洛林王朝时期,对这片冲积大平原的殖民和耕种才真正开始。

农业革命欧洲

加洛林人蜂拥西欧和日耳曼中部地区,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定居点,并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中尽情试验新的工具和耕作方法,这无疑是加洛林时代其他各项成就的力量之源。然而和平十分短促,发展的势能未能有效地累积,十世纪外族入侵的狂潮过后,欧洲人不得不再一次系统地开始发掘北方土地中的潜在能量。

在西欧文明中心地带的英格兰、低地国家、北部法兰西、日耳曼,富饶的土地正等待着他的主人用汗水和智慧去浇灌。

农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宜人的气候。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我们虽未能如愿以偿地了解欧洲气候变化的详尽数据,但气候历史学家却可以认定在700-1200年之间的西欧,是一段“宜人时代”(optimum)。这一时期不仅平均气温要比以往略为温暖(最多有1摄氏度的提升),而且相对干燥。

干燥的气候对于北欧这个土地偏湿的地区,是极为重要的对农业有利的因素,过去相对于南部的更为干燥的地中海地区,北欧往往因为土壤太湿而影响收成。

这一“宜人时代”的证实也帮助解释了为何在一些地域,如冰岛,日后得到耕种的土地反而变少。(在这个北部冰海的冰山较少的年代,古代挪威人(Norsemen)也也乘机航行到格陵兰和纽芬兰,那时的格陵兰岛上,也许绿色的确比白色更多。

)尽管气候上的“宜人时代”启于700年并贯穿了9、10世纪,老天的恩爱却无法抵消10世纪里外族入侵的糟糕后果。幸运的是,欧洲人及时搭上了气候变迁的班车,在和平再度降临之后把握住了天公作美的机遇。

10世纪以后,随着新兴封建关系确立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有了极大进步,作物产量也有很大提高。我们可从耕作制度、翻耕方式与工具、作物品种、单产量等方面做一些了解。

耕作制度。为了恢复地力,中世纪欧洲的土地耕作制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续耕续休制(run-rig),即对一块地连续耕种几年后让其长期休耕。这种制度主要在居民点分散的山区实行。另一种是让一块地每二年或三年中休耕一年,习称为二圃制或三圃制,10世纪以后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实行。

这种新的耕作制度相对过去的掠夺式粗放耕作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它作为一种休耕轮作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一种落后性,因为这种方式使现有耕地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圃制就是把所有耕地分成两部分,轮流耕作,每年有一半的耕地处于休耕状态。三圃制则是把耕地分成三部分,每年有一部分休耕,两部分耕作,其中一部分是春季播种的作物,另一部分是秋季播种的作物。

最初,各地都实行二圃制。13世纪后,三圃制开始在欧洲北部地区实行,二圃制主要在南部实行。在一些土地极为贫瘠的地区,甚至有三年中休耕两年的做法。翻耕方式与工具。土壤条件决定了西欧在犁耕土地时难以做到精耕细作。

南部地中海地区土质松散,水分容易蒸发,为了保墒而不能进行深耕,只用轻犁对土地进行纵横十字形耙划而使土壤表层疏松,作物生长层的土壤大部分未翻动,因此其根系不能得到充分伸展,土地肥力得不到最好利用。

由于不懂制造技术,欧洲北部特别是西北欧最初也是使用轻犁,到后来逐渐改为重犁。重犁是一种拖带工具,俗称“萨克森轮犁”,装有车轮用以控制犁地的深度,犁头是垂直的,犁铧将地块翻过来。这种犁不仅可以盖严种子,还可以疏松土壤使渗进的水集中在作物根部,便于吸收。

重犁是翻耕粘地和森林地的好工具,但购置重犁需要较大资金,使用重犁需要较多耕畜。一般是几头牛拉一架重犁。后发明了新式笼头和马轭套在马肩上,改变了将马轭系在马脖上的状况,使马的拉力增大,马也被广泛地用于拉犁。

牛的力量和马的速度相结合,优势十分明显。然而,一般农户均无实力独家拥有需用多头耕畜的重犁,因而常联合起来组成犁队实行共耕。即使是轻犁,一般也需要两头以上的耕畜,因而也多采取共耕制。共耕制首先遇到的是用犁时间谁先谁后的问题,容易引起争端。因此作为合作形式,共耕制容易贻误农时。

三、红色革命内容简述?

打败反势力,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斗争历程

四、辛亥革命内容概括?

辛亥革命内容是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的一段时间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皇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做了思想准备;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五、关于红色革命的内容?

对于共产党人的人生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基因,让青春常驻,让生命之花绽放,让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红色基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第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

第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第四,高度自觉严格的革命纪律。

第五,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的思想品质。

第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六、影片《革命之路》内容概要?

  剧情介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冷战的渐起,与欧洲的渐渐亲密,也使得很多美国人萌发了到欧洲淘金的热潮。1955年的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个名为“革命山庄”的住宅小区,这个小区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安稳,经济富裕,正是标准的“美国之梦”的象征。其中住着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家庭中的妻子爱普莉(凯特·温丝莱特饰)是一个追逐时尚的女人,在她眼里,这里的生活显得陈腐和毫无生趣,她渴望到更远的地方,在全新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而她的丈夫弗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到家就是酗酒和睡觉,仿佛对外面的世事毫不关心,对自己的妻子更是不放在心上,这一切都让爱普莉心灰意冷。  两人还在恋爱的时候,弗兰克曾经向爱普莉炫耀自己精通的法文,这使得爱普莉对法国产生了种种幻想,她渴望迁居到巴黎,在那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于是她向弗兰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弗兰克却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求偶时的谎言罢了。借酒消愁的弗兰克其实也早已对这份平庸的职员工作厌倦,他渴望改变,寻找刺激,结果除了一场邋遢不堪的婚外恋之外,根本也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终于在一次大吵之后,两人都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应该继续下去了,而他们的确深爱着对方。于是弗兰克接受了爱普莉的想法,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两人终于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旅途。但是,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状况接连而来,当离开了自己生活了数十年的环境,两个人无论是从生活还是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而争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婚姻关系处于崩溃的边缘。爱普莉与弗兰克,究竟能否在终点站法国巴黎,重新找回最开始恋爱时的你情我侬呢?  转一篇非常好的影评:革命之路  清高而死  (偶尔也来[假]正经一下……)  《革命之路》是部非常直白的电影,如果不从爱情、婚姻、或者中产阶级生存状况的  角度去解读。Jack与Rose的荧屏重聚是个巨大的,引人误入歧途的噱头——爱情与婚姻只  是这部电影的外衣,内核里,它讲的是个人生存的梦想以及幻灭。  在这方面,它直白得让我心惊。  我想我们都是到了特定的年纪,才开始真正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那变成了成  长中最沉重的一部分。把你从无数幻觉中拉出来,看清这个世界真实的嘴脸,以及自己真  实的样貌。  就像你一直认为自己绝不平庸,直到某一天,你开始要做一切事情来否认自己的平庸  。  就像April要去巴黎。她是清高的梦想者,她不能忍受碌碌无为的生活,她痛恨麻木  的平庸。她生活在她的幻觉里。  她的幻觉之一就是Frank,她相信她的男人是特别的。一个能够说出“I want to fe  el things”的男人或许真的能和她组成一对邻居眼中“特别”的夫妇——但是他们那些  高于现实的心,在充满挫败感的现实面前,只能造就夜晚的公路上那段如火山爆发般激烈  ,却又连主题都谈不上的争吵。那只是两个人长久以来压抑情绪的爆发。  在April找到巴黎梦想的那一天,Frank在公司找了个女孩子上床。他也需要幻觉,哪  怕是逗一逗纯洁无知的小女同事。忘了谁说过,爱情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Frank用  一个雄性生物的征服和占有,在自己疲惫的生活中做一次三十岁的英雄。他马上就要沦为  典型的中产家庭丈夫,他自己在夜路那场争吵里所极力否认的那种人。  幸或不幸,那晚的April重新点燃了他那些清高的希望。April从来没有放弃过的她高  于现实的心,她对“特别”的渴求。  “Our whole existence here is based on this great promise that we are spe  cial, superior to the whole thing. But we are not. We are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April这样对Frank说。她不要“resign from life”,不要“settle down”,  她要走,要脱离庸庸碌碌的现实,她要他们“special”。  那是无可厚非的梦想,是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心底的渴盼,只是大多数的我们终会妥  协,妥协于那些安全的,也是庸碌的日子。  那一对夫妇朋友Milly & Shep,是最典型的大多数的我们。庸碌生活的痛苦,对大多  她的幻觉之一就是Frank,她相信她的男人是特别的。一个能够说出“I want to fe  el things”的男人或许真的能和她组成一对邻居眼中“特别”的夫妇——但是他们那些  高于现实的心,在充满挫败感的现实面前,只能造就夜晚的公路上那段如火山爆发般激烈  ,却又连主题都谈不上的争吵。那只是两个人长久以来压抑情绪的爆发。  在April找到巴黎梦想的那一天,Frank在公司找了个女孩子上床。他也需要幻觉,哪  怕是逗一逗纯洁无知的小女同事。忘了谁说过,爱情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Frank用  一个雄性生物的征服和占有,在自己疲惫的生活中做一次三十岁的英雄。他马上就要沦为  典型的中产家庭丈夫,他自己在夜路那场争吵里所极力否认的那种人。  幸或不幸,那晚的April重新点燃了他那些清高的希望。April从来没有放弃过的她高  于现实的心,她对“特别”的渴求。  “Our whole existence here is based on this great promise that we are spe  cial, superior to the whole thing. But we are not. We are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April这样对Frank说。她不要“resign from life”,不要“settle down”,  她要走,要脱离庸庸碌碌的现实,她要他们“special”。  那是无可厚非的梦想,是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心底的渴盼,只是大多数的我们终会妥  协,妥协于那些安全的,也是庸碌的日子。  那一对夫妇朋友Milly & Shep,是最典型的大多数的我们。庸碌生活的痛苦,对大多  活的梦来生存。  April太清高了,清高的人总是悲哀的,女人尤甚。可是清高的女人能给男人带来梦  想,脱离疲惫庸俗生活的梦想。所以男人爱她们。就像Shep。他爱那样一个高于琐碎生活  的清高女子,可一旦拥有她,他会是第二个Frank。抱怨着工作,却又不敢脱离社会主流  的,说着责任的丈夫。  Frank工作的转机,April的怀孕,都是拉远巴黎之行的因素,也都不是。就像剧中那  个最清醒、最口无遮拦直刺核心的疯子数学博士John说的,钱从来不是理由。内心的胆怯  才是。  我们宁可败在那些自己痛恨的事物上,也不愿败在自己真正爱的事物上。那会让我们  失去借口,原谅自己失败的借口。  我们不敢捅破那层纸,承认自己是个真正的loser太痛苦。而事实上,April正是在逼  Frank去冒这层风险,去巴黎,去探寻真正的自己,他有百分之多少的可能发现,他根本  不是妻子眼中那个the most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thing in the world?对Frank来  讲,这样的探寻太沉重,太冒险。或许他内心有那么一些清高和梦想,可那些抵不过他对  失败的恐惧。  后来发生了什么不再重要。“革命”的失败是注定的,只是看它以什么形式发生而已  。April为她清高的理想主义献出了生命。而能够甘心于庸碌的小人物们,安稳而痛苦地  生活着。渺小的Milly可以在新朋友面前甜甜地笑,讲着清高而毁灭的Wheeler夫妇的故事  ,她的丈夫却从这样的故事中再次体会到自己苦痛的内在,所以他说,我再也不想提Whe  eler夫妇了。  我们知道Wheeler的革命之路注定要失败的,可是我们同样也不愿听他们的坏话。他  们那些清高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是无可苛责的,是我们疲惫生活中总有的那一点希望的亮  光,只可保有不可实现。我们要梦想,但不要冒险。  最后庸俗的房产经纪人大妈絮絮叨叨地念着琐碎无聊的俗世经,唠唠叨叨说起Wheel  er夫妇的不是,那时她是个很彻底的俗碌之辈,可她的老头子丈夫不是。他关掉助听器,  把那些鸡毛蒜皮的指责关在耳外。  那或许是他也有过的,高于生活的梦想。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它很立体,毫不生硬地包容诸多主题。男人、女人、爱情、婚姻  ,很多角度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从个人生存梦想的角度,我认为是最直白和直入核心  的。  不甘庸碌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我完全说不清。  我还没有走到完全settle down的年纪,可我清楚地看见,我在一步步走向那里。Gr  owing up is just a process of losing possibilities. 顺理成章。无可奈何。那么等  数。  那时,我们还是否会像April那样,要为自己清高的specialness,进行一场鱼死网破  的挣扎?

七、厕所革命会议内容?

会议强调,农村“厕所革命”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体现现代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各村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目标导向,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压实责任,强化举措,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要广泛宣传动员,强化示范引导,让群众真正明白改厕的利弊得失,增强主动改厕、使用卫生厕所的积极性;

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农村“厕所革命”项目要求,根据任务总量,严格把握时间节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改厕工作任务。

八、作业革命项目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学校要有严密的课程体系,要有严明的课业思想,要有严格的时间管理,要有精细的学习制度等。

九、革命家书原文内容?

我最亲爱的承赤妹:

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死)别离的悲哀……我们是有阶级觉悟性的青年,担负了世界革命的重大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没有一点牺牲的精神吗?我们绝对不是这样……

最亲爱的妹妹,你不要畏难吧!十八层地狱底下的中国,今日也得见青天白日了。眼见得帝国主义军阀及一切反动势力快要到坟墓里面去。一钱不值的我们,也要做起天下的主人了。努力!努力!前进!前进!我们的目的地终会到达啊!

毅安启于衡州舟次,定明日出发

一九二七年五月十日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角,陈列着一封革命烈士陈毅安写给妻子李志强(即承赤)的信。信已泛黄,却见证了两位热恋中的青年相慰相勉、共同走过的理想与青春。

写得一手好字的陈毅安,是一名红军骁将:1905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参加北伐战争,后参加了秋收起义,随部队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连长、营长。

自1922年起,陈毅安与李志强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书信往来。李志强在长沙城里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就读,两人属于一见钟情。对于年轻人来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美好的爱情,让他们幸福不已。对于陈毅安所选择的道路,李志强在理解和支持之余,常常陷入无尽的担忧。

对李志强,陈毅安始终是歉疚的,年轻的他们,忍受着太多的离别之苦。然而他明白:在那个年代,革命需要有人流血,有人牺牲。民族大义使他不得不将私情抛却,信中一句“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没有一点牺牲的精神吗”,便是他一生所向。

1927年,陈毅安参加秋收起义。来到井冈山后,他发现党的政策,军队的制度,尤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这些都与以往不同。军队实行民主,还成立了士兵委员会,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亲如一家,为共同的理想而战,这不就是自己多年来所向往追求的吗?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他真是由衷地喜欢这里,便在给李志强的信中写道:“我天天跑路,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愉快,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1928年,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时年23岁的陈毅安在这场战役中率领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沉着指挥,最终战胜了十倍以上的敌人,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

1929年,陈毅安在作战中受伤,回老家养伤,并与李志强完婚。1930年6月,陈毅安告别新婚妻子和还未出生的孩子,重返战场。归队后,陈毅安奉命任红八军第一纵队队长,兼任攻打长沙战役的前敌总指挥。攻占长沙后,敌人疯狂反扑,为了掩护红军撤退,陈毅安被敌人子弹击中,彭德怀闻讯赶到时,陈毅安已经停止了呼吸。

牺牲时,他只有25岁。

1931年3月,陈毅安牺牲8个多月后,李志强又接到了一封信,信封上是陈毅安的手书。她欣喜万分,抽出信纸,竟然是空白的。她失声恸哭——丈夫曾与她相约:“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

陈毅安给李志强一共写了54封家书,李志强悉数精心保留。2002年,李志强去世后,按照生前心愿,她的骨灰和陈毅安的遗骨安放在了一起。

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家书原文】

父母大人:

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能见上一面,心中定会十分难受。她娘家父母双亡,我又在千里之外,望大人把她当做亲生女儿对待,见她如见儿一样。儿何尝不思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烈士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王尔琢

1927年5月

王尔琢,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时任团长,蒋介石派人游说他:只要加入国民党,就擢升军长。他拒绝了,参加南昌起义,上了井冈山,屡立奇功。

这是南昌起义前,王尔琢给湖南老家的父母写去的一封家书,信中提到的凤翠,是他的妻子郑凤翠。两人1923年结婚,然而在一起仅仅生活了三个多月,王尔琢就为了追求革命理想而离家别妻。1927年5月,王尔琢随北伐军到达武汉,原本要写信约妻女到武汉团聚,却因为革命形势的变化而错过了团圆。心怀歉疚的王尔琢,给父母写去了这封家书。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这是王尔琢以鲜血和生命作出的承诺与担当。

南昌起义后,王尔琢跟随起义部队南下。这支部队由多个队伍汇集而成,转战途中,既有追兵,又时有土匪袭击;官兵饥寒交迫,疾病流行;部队思想出现混乱,不少官兵相继离队,有的营长、连长们结着伙走,甚至带着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为了保住这支部队,行军时,王尔琢或搀扶伤病员,或帮助战士们背背包、扛枪,边走边给战士讲革命道理,有时还唱唱家乡小调,鼓舞士气。宿营时,他又主动找一些干部、战士谈话。然而到达江西安远天心圩时,部队从2500余人减少到800余人,团级以上干部只剩下朱德、陈毅、王尔琢三人,面临溃散的危险。为挽救队伍继续革命,在天心圩,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召开排长以上军官会议,进行了天心圩整顿,王尔琢在大会上蓄发明志:“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头、不刮胡子!”

坚定的信念,凝聚了队伍。火种保留了下来,再也没有熄灭;誓言已然发出,再也没有动摇。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取得五斗江、草市坳等战斗的胜利,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斗争就意味着会有牺牲。1928年8月,在攻打郴州失利后,王尔琢率部重返井冈山。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圩,担任前卫的二营营长袁崇全突然叛变,并且带走了两个连。当时多数人主张追歼叛军,而王尔琢则主张去把他们“喊回来”,他认为大部分人是受到蒙蔽,“如果内部再打,损失更大。”大家一再劝说王尔琢,既然袁崇全已叛变,这一去,恐怕会有危险,但王尔琢坚决地表示:“我是他们的团长,还是我亲自去把他们接回来。”

王尔琢只带了一个警卫排去追,后来也真如他所说,两个连大部分的士兵都被劝了回来,为革命保存了力量。只是他自己却惨遭叛徒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胜利,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太多类似这种壮烈的瞬间。在井冈山的各个革命遗址里,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烈士肖像照和简单的生平介绍,王尔琢、陈毅安、张子清、卢德铭、黄公略、伍中豪……他们生卒的“卒”,大多是1928、1929、1930、1931。这些在20多岁、30岁出头就牺牲的烈士,永远凝固在一张张清晰度并不高的黑白照片中,有些人,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内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当年汇聚井冈山的,有赤贫的工人、农民,也有大学生、富家子弟……他们明知面前是一条无比危险、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道路,却始终追随着中国共产党一路前行,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梦想中可爱的中国。在生与死的关头,在被追杀、被通缉、被“围剿”的环境中,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坚定选择,展示了信念的伟力。

王尔琢牺牲后,红军在宁冈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笔拟就、陈毅手书了一副挽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这副挽联,写出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告慰革命先辈——矢志奋斗,得到胜利。

十、辛亥革命变法内容?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公元1911年(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开始,至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始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时期共2132年的帝制, 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国内各民族间关系等有重要的影响。

立宪派是清末支持以君主立宪,来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的群体,但在辛亥革命中,许多人转为支持革命。1907年9至10月,清政府下诏筹设资政院和谘议局。这为士绅和商绅参政议政提供机会。1909年,各省谘议局成立,许多士绅、商绅通过选举进入谘议局,在谘议局中集结一批开明士绅。地方士绅力量在地方政治中有着越来越突出地位。这些士绅、商绅本来都是立宪派,后来推出第一个内阁是皇族和满族占多数,因此有立宪派人士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对于“皇族内阁”的非议,当时的内阁学士李家驹提及以下三点:

当时中国唯一具有宪法性质的《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规定皇族不能组织内阁;

是日本宪法也没有类似规定(李家驹曾充驻日公使和出使日本考察宪政大臣,此说较权威);

奕励内阁只是暂行阁制,具有过渡性质。

中国历史学博士李细珠指出,与其说奕勘内阁是因皇族亲贵太多,不如说是因清朝皇族亲贵为满族,满汉矛盾才是问题的焦点。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